吾心吾乡 深海铸忠魂——追忆黄旭华
硝烟中长出坚毅的山茶花,隐藏起最鲜艳的色彩,开在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在那间堆满了整面墙的资料、沉淀了几十年的回忆、对黄旭华充满了无限吸引力的办公室里,他坚持工作到住院前一个月 当黄旭华和后继者亲手设计的核潜艇劈开万顷碧波,一个民族向世界宣告——没有劈不开的骇浪,没有铸不成的重器 冬日的武汉,寒风夹杂细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所的院子里,几株老松静默伫立,仿佛守候一位远行的故人。 2月7日,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发布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
03-04朱光亚:惟愿一生成一事
今天,12月25号,提起“圣诞节”,想必人人皆知;然而,提及“朱光亚”,又有多少人了解? 他是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参与组织领导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制造,他26岁时拒绝美国邀请,毅然回国...
12-25科学巨匠 丰碑永驻——深切缅怀周光召同志
2024年8月17日晚,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同志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 周光召同志遗像新华社发 周光召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享誉世界的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我国核武器事...
08-20西南工程所党员张先勇:跨越90℃温差的忠诚坚守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漠河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共产党员张先勇自1995年大学毕业后,就一路转战祖国大疆南北。既深耕过高达40℃+的海南环境试验一线,也默默奉献在低达零下52℃+的北国边陲...
07-29身怀绝技的机电维修“坐诊”专家陈皓波
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国兵器装备技能大师、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长安汽车江北发动机工厂陈皓波,用37年的时间练就了一身机电维修绝技,从“维修小工”成长为“技能大师”。 既“听得进”又“做得出” “电工工作...
02-29扎根一线60余年,这位“蓝领院士” 为中国火箭画出最完美...
他投身于航天基层岗位六十多年 自称“码农” 是在大家束手无策时 灵光一闪的“蓝领院士”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吾家吾国》栏目专访我国火箭弹道设计专家、航天科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余梦...
02-29捋顺生产“千千结”
操作间内忙忙碌碌,物流车往来穿梭,机械臂往复作业……一切似乎都应和着春节前的喜悦。2023年年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三院31所总装中心团队靠着“一股精气神”,扛下了几乎不可能的挑战——短时间完成了超乎寻常的任务量。...
02-22为高放射性废物寻找最终归宿
以勘探核工业原料铀矿开始职业生涯的王驹,却在随后的30多年致力于寻找高放射性废物的埋葬之地。 59岁的中核集团放射性废物处置领域首席专家王驹正带领团队在甘肃北山戈壁地下一片极坚硬的完整花岗岩中,建设一座560米深、如地...
01-19吾心吾乡 深海铸忠魂——追忆黄旭华
硝烟中长出坚毅的山茶花,隐藏起最鲜艳的色彩,开在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在那间堆满了整面墙的资料、沉淀了几十年的回忆、对黄旭华充满了无限吸引力的办公室里,他坚持工作到住院前一个月 当黄旭华和后继者亲手设计的核潜艇劈开...
朱光亚:惟愿一生成一事
今天,12月25号,提起“圣诞节”,想必人人皆知;然而,提及“朱光亚”,又有多少人了解? 他是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参与组织领导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制造,他26岁时拒绝美国邀请,毅然回国...
科学巨匠 丰碑永驻——深切缅怀周光召同志
2024年8月17日晚,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同志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 周光召同志遗像新华社发 周光召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享誉世界的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我国核武器事...
西南工程所党员张先勇:跨越90℃温差的忠诚坚守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漠河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共产党员张先勇自1995年大学毕业后,就一路转战祖国大疆南北。既深耕过高达40℃+的海南环境试验一线,也默默奉献在低达零下52℃+的北国边陲...
身怀绝技的机电维修“坐诊”专家陈皓波
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国兵器装备技能大师、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长安汽车江北发动机工厂陈皓波,用37年的时间练就了一身机电维修绝技,从“维修小工”成长为“技能大师”。 既“听得进”又“做得出” “电工工作...
扎根一线60余年,这位“蓝领院士” 为中国火箭画出最完美的飞天弧线
他投身于航天基层岗位六十多年 自称“码农” 是在大家束手无策时 灵光一闪的“蓝领院士”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吾家吾国》栏目专访我国火箭弹道设计专家、航天科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余梦...
捋顺生产“千千结”
操作间内忙忙碌碌,物流车往来穿梭,机械臂往复作业……一切似乎都应和着春节前的喜悦。2023年年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三院31所总装中心团队靠着“一股精气神”,扛下了几乎不可能的挑战——短时间完成了超乎寻常的任务量。...
为高放射性废物寻找最终归宿
以勘探核工业原料铀矿开始职业生涯的王驹,却在随后的30多年致力于寻找高放射性废物的埋葬之地。 59岁的中核集团放射性废物处置领域首席专家王驹正带领团队在甘肃北山戈壁地下一片极坚硬的完整花岗岩中,建设一座560米深、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