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证探月圆梦 记载时代伟业

    媒体人谈嫦娥三号任务报道 全社一起追嫦娥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科技采访室副主编 余建斌 记者 吴月辉   据统计,《人民日报》在11 月25 日至12 月15 日期间先后刊发21 篇通讯,8 篇消息,独家撰写的《探月日记》系列共计11篇。   前期采访大概从2013 年10 月就陆续开始了。安排了大大小小十多场,此外还要奔赴上海、西安和西昌等地采访,访问近百位参研人员。每场采访最短也有半天时间,最长持续一天。   任务发射执行期间,采访地点主要在西昌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04-08
  • 结缘嫦娥的十三年

    记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   2013 年,孙泽洲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3 岁的年轻队伍,成功护航中国的嫦娥、玉兔踏上月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航二代结缘嫦娥   孙泽洲是标准的航二代。父母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从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孙泽洲。想都没想,就选择了干航天。   2004 年,探月工程正式立项,时年34 岁的孙泽洲被任命为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嫦娥一号的总体工作极大地锻炼了孙泽洲迅速汲取各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勇担组织协调重任的心...

    04-08
  •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日本在甲午海战中粗暴践踏国际法

      当前,日本在钓鱼岛主权归属等问题上,故意歪曲历史,掩盖事实真相,无视国际法的存在,屡屡挑起事端。回顾往事,日本有着践踏国际法、奉行强权政治的过去。甲午战后,日本曾两度掀起中日甲午战争国际法问题研究高潮,企图通过偷换国际法概念、聘请国际法专家著书立说等形式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法理依据,为战时暴行进行辩解。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日军在甲午海战中践踏国际法的行径。 不宣而战突袭济远号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认为发动侵略战争的绝好时机已经来到。一方面极力怂恿清朝...

    04-08
  •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以坚强的国家意志应对新挑战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对中日两国历史命运乃至亚太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场战争。今天,痛定思痛,认真总结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教训:甲午之败败于精神贫弱   在甲午战争中,清军一败涂地,显然不是器不如人。我们通常讲,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积贫积弱。这个贫和弱不仅是物质力量的贫和弱,更加致命的是精神上的贫困和衰弱。甲午之败是整个社会精神颓废、政权腐败、军队庸劣、国家意志萎靡的必然反映。   首先,内耗不已,国无统一意志...

    04-03
  •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还北洋海军将领公正评价

      以成败论英雄向来是有些人对待历史的态度,我认为这种历史观是偏颇的,有其势利的一面。对失败者而言,只记住他们犯下的错误和失败,忘记了他们曾有过的英勇和牺牲,只看到他们失败的责任,看不见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忠诚,这是不够的。对于甲午战争的失败,至今仍有人将失败的主要责任归结于以丁汝昌为首的北洋海军将领,甚至指责他们是造成失败的祸首,在北洋海军主要将领身上几乎都背负有不公正的评价,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谁应负甲午战败主要责任?   评价北洋舰队将领首先应当分清战败的主次责任。...

    04-02
  •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甲午战争使中日关系易位的启示

      120年前发生的甲午战争,是新兴的日本同腐朽衰败的清末中国的一场决定两国命运之搏。此前被天朝视为蕞尔小邦的原中华文明的师从者,竟然把文化母国打得一败涂地,这不仅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发展轨迹,也深刻地影响了此后双方往来的相互观感。   回顾甲午战争,应力戒狭隘单向的思维方式和简单的悲情意识,而将其放在中国和日本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中来审视。甲午战后,中国以日本为自身崛起的坐标,激发起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大潮,在抗战和经济竞赛中实现战胜和超越,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日关系。 日本对华仰视...

    04-01
  • 70余万善款救助军工宝宝眼癌宝宝

      亲爱的同事、朋友们,能否献出您的爱心帮帮孩子?您的仁爱之心,有可能为孩子点亮双眸燃起希望;您的善意之举,或许能为她今后的人生之路铺垫幸福最近,一条微信在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5 所的朋友圈迅速传开。   这条微信被转发、再转发,短时间所内、二院、集团公司甚至外界人士都知道了这个眼癌宝宝。   原来,不久前,25所职工小赵不满3岁的女儿被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俗称眼癌。经过两次全身性的手术化疗,癌细胞的扩散得到有效控制,但医生还是建议摘除眼球且不保证治愈。经国内医生推荐,美国某...

    03-31
  • 军工科研院所文化的创新实践

      军工科研院所文化是科研院所存活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影响着军工科研院所的存活与发展。当今时代,军工科研院所文化创新已成为提高科研院所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科研院所文化创新是当今时代建设院所文化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创建于1950 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批科研单位之一,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其几十年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钱三强、王淦昌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

    03-31
  • 见证探月圆梦 记载时代伟业

    媒体人谈嫦娥三号任务报道 全社一起追嫦娥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科技采访室副主编 余建斌 记者 吴月辉   据统计,《人民日报》在11 月25 日至12 月15 日期间先后刊发21 篇通讯,8 篇消息,独家撰写的《探月日...

  • 结缘嫦娥的十三年

    记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   2013 年,孙泽洲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3 岁的年轻队伍,成功护航中国的嫦娥、玉兔踏上月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航二代结缘嫦娥   孙泽洲是标准的...

  •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日本在甲午海战中粗暴践踏国际法

      当前,日本在钓鱼岛主权归属等问题上,故意歪曲历史,掩盖事实真相,无视国际法的存在,屡屡挑起事端。回顾往事,日本有着践踏国际法、奉行强权政治的过去。甲午战后,日本曾两度掀起中日甲午战争国际法问题研究高潮,企图通过偷换国...

  •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以坚强的国家意志应对新挑战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对中日两国历史命运乃至亚太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场战争。今天,痛定思痛,认真总结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教训:甲午之败败于精神贫弱  ...

  •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还北洋海军将领公正评价

      以成败论英雄向来是有些人对待历史的态度,我认为这种历史观是偏颇的,有其势利的一面。对失败者而言,只记住他们犯下的错误和失败,忘记了他们曾有过的英勇和牺牲,只看到他们失败的责任,看不见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忠诚,这是不够的...

  •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甲午战争使中日关系易位的启示

      120年前发生的甲午战争,是新兴的日本同腐朽衰败的清末中国的一场决定两国命运之搏。此前被天朝视为蕞尔小邦的原中华文明的师从者,竟然把文化母国打得一败涂地,这不仅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发展轨迹,也深刻地影响了此后双方往来的相...

  • 70余万善款救助军工宝宝眼癌宝宝

      亲爱的同事、朋友们,能否献出您的爱心帮帮孩子?您的仁爱之心,有可能为孩子点亮双眸燃起希望;您的善意之举,或许能为她今后的人生之路铺垫幸福最近,一条微信在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5 所的朋友圈迅速传开。   这条微信被转发、...

  • 军工科研院所文化的创新实践

      军工科研院所文化是科研院所存活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影响着军工科研院所的存活与发展。当今时代,军工科研院所文化创新已成为提高科研院所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科研院所文化创新是当今时代建设院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