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烈日头下,火热的炉子喷着火焰,工人师傅们的衣服被汗水浸湿,汗珠一滴滴的流淌……这一组展现基层员工在工作岗位上攻坚克难的照片布展在航天科工集团三院飞航文化长廊里,让院区来往的职工通过这些出彩的瞬间,更加切身地感受到工人师傅们奋战在火热一线的激情。
“入境”主角很“出彩”
这组“火热一线”照片的覆盖面比较广,有戴着如同3D眼镜一般的技术人员在做光学系统试验,有“全副武装”的工人师傅在打磨铸件,有浑身没有一处干净的后勤保障人员在热力管道中摸爬滚打,还有餐厅厨师在40 多度的厨房中炒菜时火焰飞舞的场景……镜头对准了一线员工,也对准了他们为飞航梦努力出彩的人生。
“干了这么多年,没想到我也有机会出名。”159 厂六分厂的王师傅站在橱窗前笑侃道。橱窗里有一张抓拍他工作场景的图片,身着蓝色工作服的他正专心致志的对弹翼部件进行焊接,左手支撑着部件,右手举着电焊机器,火光由焊接点向四周散开,每一束火光的末端星光点点,照片旁有一句简短的说明描述:“钻头鸣唱的嗡嗡声是他耳中最动听的音乐,火光舞动的亮光是他眼中最绚丽的色彩。”王师傅赞叹道:“形容得太好了。”
王师傅在钳工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28 年,这张照片是他这么多年来工作的缩影,镜头中的他心无旁骛,完全沉浸在工作的乐趣中。
抓拍镜头背后的故事
每张照片都是拍摄者悉心构图、精心挑选的杰作,为了抓拍好某一个镜头,他们甚至得提前几个小时踩点,与工人师傅们沟通,力争把最精彩的细节展现出来。
刚到宣传口没多久的小齐看到自己抓拍的照片被选上,感到很开心。那是在闷热的高空舱里,工人师傅们汗流浃背,正在拆装总重数十吨的设备。小齐介绍说,高空舱里设备多,拥挤不堪,人必须通过挤、贴、蹭等方式与设备紧密接触,才能完成调设备间隙、调稳定罐高度、装拆紧固螺栓等操作动作,有时为紧固在稳定罐设备底部一根地脚螺栓,人身体要完全贴在高空舱地面,靠脚掌顶扳手上的劲一点一点推扳手,把地脚螺栓紧固好。每拨人从设备缝隙中爬出来时,不但工作服已完全被汗水浸透,甚至汗水能顺着衣角、裤脚嘀哒淌到地面上,衣服上、胳膊上、脸上像擦过猪油、抹过锅灰一样脏。
看到工人师傅们这么拼命,小齐颇为感动,他调好相机的参数,在高空舱里变换角度抓拍工人师傅的细节,“你看这张我主要是想突出工人师傅被汗水浸透的衣衫,空间太小,我也是紧贴着舱壁变换角度拍了好几次才挑出一张不错的。”小齐说拍完这组照片后,他的后背也湿透了 ……
对准一线更“微距”
飞航文化长廊是今年4 月份建立启动的,位于航天三院院区的道路两侧,丰富了三院文化宣传的载体。文化长廊内置灯箱,尤其是在夜幕降临时,闪着耀眼的灯光,点亮飞航之夜,成为三院一道靓丽的风景。
据企业文化负责人介绍,前期制作的内容都是围绕工作会、领导干部大会来进行形势任务宣传,而这期改变风格,结合八项规定的要求,把镜头对准一线,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们这期是从20 多个部厂所提供的近50 幅图片中挑选出来的,照片的挑选更注重细节,围绕八月火热的主题,这次照片中有汗珠、有火光,就像摄影里面的专业术语‘微距 ’,把细节都体现得非常精准。”该负责人介绍道。
根据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教育路线活动要求,三院改作风、促管理,会议、要求少了,宣传的重点对准基层,对准一线员工。走进试验队,评选最美飞航人,越来越多基层员工的身影走进大家的视线,说身边的人,聊身边的事,火热的一线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激发大伙的工作热情。
随着三院的发展以及院里各项保障措施的到位,基层员工劲头高,激情扬,工作生活越来越精彩。“我们的任务就是调整焦距,对准镜头,让每个员工的精彩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三院宣传战线上的记者们又拿起了相机,奔赴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