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补清,兵器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现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电气维修工作。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维修生产一线,先后参与了晋西车轴一期、二期工程及铁路产品生产线技改项目及重点产品等多条生产线的科研试制、批量生产后勤保障工作,在各项技能攻关、关重设备修理中节创价值300余万元。
紧急维修是家常便饭
在晋西集团精密机加分厂见到雒补清时,他正在对德国进口设备N40车削中心进行修理。
10月中旬,N40车削中心第二主轴卡盘油缸出现漏油,从德国采购备件需6—8周的时间,而当前分厂正处于打响四季度攻坚战的关键时期,生产任务迫在眉睫,一刻都耽搁不得,雒补清建议用国产密封圈进行替换。由于国内没有这种规格的密封圈,雒补清根据产品的零件图,对油缸尺寸进行了测绘,然后到市场上一家一家进行挑选、比对,最后选择了一款格莱密封圈,安装后经试验效果良好。之后,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对该机床第一主轴的油缸进行了修理。20多天的艰辛付出,为分厂抢回了一个半月的生产时间。
像这样的紧急维修对雒补清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故障就是命令,一通电话就得赶到现场,经常修到晚上十一二点。说辛苦确实辛苦,但是看到设备正常运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在二十多年的“望、闻、问、切”中,他用自己精湛的维修技艺和忠于职责的精神,使公司数百台“生病”的高精尖设备重获新生。
工作上的得心应手决非偶然
在雒补清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摞厚厚的小本子,这些都是他的宝贝。在日常维修中,每碰到一种特殊故障、有价值的案例或是设备的一些特性,他都会在本子上记下来,再遇到相同故障时,可以很好地借鉴,有时甚至是本子上的一句话,都对维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去年,一台西班牙双主轴数控车床出现了报警,通过换模块、换元件都解决不了问题,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雒补清把他的宝贝本子找了出来,本上记载着2008年的一天,西门子的工程师把这个参数修改了,将1改成了-1,而维修人员在恢复参数时,恢复到了2008年以前的数据,参数正好与设定值相反,看了雒工的这个本子,大家把参数进行了修改,很容易就解决了问题。
“俗语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维修设备既要有过硬的技术,有时还需要一点突破常规的思维。”前段时间,分厂上重车床的光栅尺在检测过程中受力变形,更换需要五万多元。为了节约维修成本,分厂请来北京的专家尝试修复,最终没能成功。雒补清突发奇想,能不能不借助工具,把光栅尺钢带变形部分恢复原状?因为光栅尺是精密测量元件,上面容不得一点儿划痕。雒补清用手一点一点地把变形的地方扳回原样,再用酒精棉球清洁,安到机器上一试,一切正常,没费一分一厘就为公司节省了5万余元的备件费。
工作上的得心应手决非偶然,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辛付出,是雒补清取得成功的清晰印迹。
培养更多人才是他的责任
“现在知识更新得太快了,如果不学习就会赶不上时代的发展。”对于学习,雒补清有一种执着的热爱,尽管已经是维修方面的“大拿”,但他丝毫不敢懈怠。
分厂进口设备大多是英文界面,维修人员在修理过程中看英文报警有一定的难度,雒补清就将这些报警用语一一翻译出来,再整理成维修心得,编写成故障诊断手册,仅去年一年他就编写了4万余字的诊断手册。
作为公司数控设备、旋压设备和真空热处理设备维修方面的专家,雒补清积极做好技艺的传承和推广。在公司的支持下,他根据自己维修的实践经验编写了液压培训教材,多次对维修钳工和维修电工进行培训,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传授给他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使公司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心愿……
学无所止,磨砺、切磋方成良玉。雒补清把维修岗位作为自己磨练成长的主阵地,挥洒着汗水与激情,收获着成功与喜悦,让企业变得更好是他前行的永恒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