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我国首制南极磷虾船“深蓝”号在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下水。
该船由黄埔文冲为江苏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建造,中船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参与设计,是我国第一艘新造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建成后将是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远洋渔业捕捞加工一体船,可填补我国在高端渔船建造领域的空白,有力提升我国在南极磷虾科考、捕捞、加工等领域的技术水平,有利于我国远洋渔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该船交付后,将加快开发南极磷虾资源,进一步促进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国内人民需求。同时,通过开发南极磷虾,国内人民还可在医药化工、保健食品等方面受益。
“深蓝”号总长约120米,型宽21.60米,设计吃水7.3米,设计航速15节,可满足ICE-A冰区(冰厚度0.8米)及零下25℃低温环境的营运要求。
“深蓝”号配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连续泵吸捕捞系统和全自动磷虾产品生产流水线,可以实现虾肉、冻虾、虾粉及虾油等产品的连续加工处理和自动包装运输作业,预计年鲜虾捕捞及处理能力可达数万吨。
南极磷虾以群集方式生活在南极洲海域,全球总量保守估计约6亿~10亿吨,是全球唯一的、数量巨大、尚未大规模开发的渔业资源。南极磷虾富含高品质蛋白、人体必需的全部氨基酸,被誉为人类未来的蛋白资源库和“海上人参”,可深加工成磷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目前以南极磷虾为主要原料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研发已达到临床三期。
南极磷虾年捕捞量可达1亿吨,目前南极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在磷虾渔业集中的南极搬到周边海域设置的年捕捞限额为561万吨,而实际年捕捞量仅30余万吨,按照规定程序申报南极磷虾捕捞计划均可获得CCAMLR批准,开发南极磷虾资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水产品主要源于养殖产品,每年用于养殖的饲料鱼粉约为150万吨,其中80%依赖进口。若以磷虾粉作为鱼粉的替代,可有效填补我国优质饲料蛋白缺口,有利于促进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