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国防白皮书解读
2013年国防白皮书《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充分体现了作为支撑武装力量的物质基础——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性,为国防科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白皮书中军事透明化的增强是中国武装力量越来越自信的表现,更是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跃升的一个缩影。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国防科技工业依然任重而道远2013年4月16日,中国政府正式公开发表了第八部国防白皮书——《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里虽然没有像以往发布的综合性白皮书那样,专门讲述国防科技工业,但字里行间却都体现出作为支撑武装力量的物质基础——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性,并为国防科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军事透明是国防科技工业 不断发展跃升的缩影
2013年国防白皮书最大的亮点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军事透明化:将各军种的发展目标及陆、海、空三军人数和第二炮兵装备导弹型号名称等诸多关键信息公之于众。这表明中国武装力量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国防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而使中国武装力量充满了自信,有足够的能力随时应对一切挑衅行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武装力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最近一年多,国防科技工业包括新式高技术武器装备在国内外媒体上频频公开亮相: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飞上太空,并于6月24日成功实现载人手控交会对接;2012年9月25日,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并于11月23日实现歼-15战斗机成功着舰;2012年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建成;2012年10月31日,第四代战机歼-31成功首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试飞两种四代机原型机的国家;2013年1月2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2013年1月27日,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再获成功。
国防科技工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使中国武装力量捍卫国家主权与发展利益的底气大增,敢于把自己的“家底”亮出,既可增进中国与各国的军事互信,回应国际上对中国“军事不透明”的种种猜测与攻击,又可达到战略威慑目的。可以说,军事透明化的增强是中国越来越自信的表现,更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跃升的一个缩影。
捍卫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 加强海军武器装备建设迫在眉睫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当前世界人口急剧膨胀、环境严重恶化、资源日渐缺少的情况下,向海洋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十八大报告就已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这次国防白皮书里面再次强调“海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保障,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国家未来。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 中国海洋面积为300多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3,但却有一半是处于与别国的争议之中。
近年来,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特别是中国周边的海洋安全环境面临的形势变得十分严峻。一些国家希望搭上美国“战略转移”、“重返亚太”的顺风车,去获取自身利益,“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让我国维护国家海洋国土、岛屿主权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但是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随时应对和坚决制止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挑衅行为”。 建设海洋强国,捍卫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仅靠“海监”和“渔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强大的海军做支撑。加强海军武器装备建设,提升海军战力已是迫在眉睫。对此,白皮书中给出了明确的思路:“提高近海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发展先进潜艇、驱逐舰、护卫舰等装备,完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装备体系,提高远海机动作战、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增强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
维护海外利益必须增强 武装力量的远程投送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的海外投资与海外承包工程,大幅度上升的海外从商、旅游和留学的中国公民数量,综合实力增强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等,使中国的海外利益已经扩展、延伸至全球,“海外能源资源、海上战略通道以及海外公民、法人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746.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5%。13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4247.8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近2万亿美元”。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8667.6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20489.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772.2亿美元,劳务派出人员51.2万人,对外承包工程1166亿美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净进口国, “2012年,中国生产原油2.0748亿吨,同比增长1.9%;进口原油2.7109亿吨,同比增长7.3%;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4%,较2011年和2010年进一步攀升”。
随着贸易量及通过海外投资获取资源量的加大,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和马六甲海峡等战略运输通道的畅通与否是中国海外利益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马六甲海峡,该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最窄处只有37公里,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由于那里海盗猖獗、恐怖分子活动频繁,又是美国军方提出的必须控制的全球16条海上咽喉要道之一,再加上2011年以来,越南、菲律宾等国咄咄逼人的态度导致南海局势日益紧张,极有可能会因为恐怖袭击、战争和政治等因素被切断,从而威胁到中国的货物运输安全。
国际实践早已证明,无论何种海外利益,其实现与保护都需要强有力的军事手段担当最后保障。所以,白皮书中指出,“开展海上护航、撤离海外公民、应急救援等海外行动,成为人民解放军维护国家利益和履行国际义务的重要方式” 。2008年12月26日,针对索马里海域日益猖獗的海盗袭击,中国决定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出由两艘驱逐舰和一艘大型补给舰组成的舰队,中国海军首次走出国门,执行维护国际海运安全的任务。但是,与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缺乏足够的军事力量保护自己的海外利益。2011年中国派军用运输机和军舰远赴利比亚开展的撤侨行动,曾引来国内外广泛赞誉,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必须强化远离国境线之外的兵力投送能力。
随着我国大国地位的不断提升和海外利益的不断拓展,来自国际上某些势力的压力和挑衅也会逐渐加大。对此,中国一方面坚持灵活的外交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加强同各国之间的合作、对话与交流,为中国海外利益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也应该未雨绸缪,适当“发展远程作战能力,以打破未来可能针对中国的海上封锁”,用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我国海外利益的发展保驾护航。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国防科技工业部门的研制与自主创新能力,尤其应加快航母、大飞机的研制工作,为武装力量增强远程投送能力提供强力的物质保障。
加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是 国防科技工业的最优先发展领域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变革。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主要国家大力发展军事高新技术,抢占太空、网络空间等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为了紧跟世界军事变革的步伐,在国际格局中占有一个大国应有的地位,中国必须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因此国防白皮书把“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坚定不移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上,统筹推进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兵种力量联合运用,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列为中国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的基本政策和原则。
近年来,中国武装力量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加快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核心,努力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预警机、新型雷达、新一代信息化战车、无人侦察机、卫星通信等先进信息化装备的列装,标志着中国武装力量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正日趋完善。但是,目前我军武器装备总体信息化水平还落后于世界军事强国,未来仍然要把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作为建设的重点,优先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和电子信息系统。
国防科技工业要承担起历史重任 依然任重而道远
白皮书在前言中再次强调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为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武装力量应“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的新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海军在提高近海综合作战能力的同时逐步向远海防卫转变,提高远海机动作战能力;空军应加强以空中进攻、防空反导、战略投送为重点的作战力量体系建设,提高战略预警、威慑和打击能力;第二炮兵要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升导弹武器信息化水平,有效保持核力量的战略威慑作用;陆军实现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转型,加快发展陆军航空兵、轻型机械化部队、信息对抗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加强数字化部队建设。而要完成武装力量建设的目标,必须建立健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加速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逐步在重大基础设施、海洋、空天、信息等关键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武装力量在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和国产化上已经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在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一些先进装备已经可以大批量生产,并开始装备部队。根据国防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20年前,将是我国武器装备国产化的换装高潮。但目前,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方面还存在着某些重大核心技术尚未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国防科技工业要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还有许多困难需要跨越,任重而道远。
(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