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灯具制造商决定研发一款时尚新颖、造型别致的陶瓷灯具来拓展市场。从招聘研发设计人员、购买相关设计软件到制造设备,当制造商费尽周折地研发出灯具成品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市场商机也早已消失殆尽。
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北京仿真中心破解了这种发展困境,该中心以航天型号产品研制生产为实体模型,通过构建面向中小制造企业的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能够实现产业上下游多用户、多任务的并行协同工作,打破单位、产品间的壁垒,提升服务资源、管理资源的聚合、共享和利用率,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从云计算到云制造
早在上世纪60 年代,美国科学家约翰·麦卡锡就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的理念,这成为云计算思想的起源。
如今,云计算甚至被看作为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勃兴之后的第三次IT 浪潮,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将带来生活、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凭借着强大的航天工程研发能力,多年来,北京仿真中心也一直在潜心于云计算应用的相关研究。
中国工程院李伯虎院士说:“将云计算、云仿真应用往制造业方面去扩展,必将推动我国制造业模式的变革。”
于是,在李伯虎院士的指导下,北京仿真中心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云制造”的理念,开展了技术研究和自主产品的开发,将“云制造”从概念层面演变为提供多企业主体间业务协同管理能力的高效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的市场推广应用。
打造制造业的“阿里巴巴”
使用云制造服务平台究竟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
二部北京仿真中心副主任柴旭东说:“发布、寻找商机,在线加入商业社区,自主创建商圈,进行产品设计、制造、营销外包,开展业务协作和电子商务等活动,实现社会化协同大制造,大大降低企业的相关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柴旭东介绍,用户利用这个平台,无需投入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各企业主体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能够快速通过网络获取所需的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按需构建企业的内外业务平台。
就这一点来看,云制造服务平台类似于制造业的阿里巴巴。
“云制造服务平台与当前众多电子商务平台相比,企业用户除了可以分享制造领域产品相关信息和开展电子商务外,还能通过云服务形式、面向产品制造全生命周期在线提供所需的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实现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的在线交易与业务协作。”柴旭东的一番话解释了云制造服务平台所独具的优势。
柴旭东进一步解释道:“打比方说,一个中小企业如果想研发一款手机耳机,按照传统模式,他可能需要招聘相关设计人员、购买相关设计软件以及生产制造设备……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相当高。而利用云制造服务平台,企业则能够充分利用社会化大协同所带来的好处,相关产品的设计、工艺、制造、采购、营销等环节均能在平台上一站式完成,从而大大削减了企业的制造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强力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自2008 年以来,伴随着高端制造业逐步回流北美地区,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并普遍面临着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水平落后、产业链协作能力低下等严峻挑战,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在当今全球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对于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来讲,如何开源节流、节省成本开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转型升级更是具有几分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柴旭东认为,云制造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恰好可以大显身手。
据了解,根据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多,范围广,资金和人才缺乏,大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等现状,该服务平台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研发、产品设计、工艺、制造、采购、营销和服务等云服务,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创新工作质量和效率。
此外,云制造服务平台不仅能够为各制造厂商提供软硬件资源服务,还能通过企业商圈的建立,在线商机的发布管理,进一步实现企业对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整合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一架商务客机,发动机来自美国,机翼来自澳大利亚,起落架来自英国,最后统一汇总到中国的工厂去组装集成,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以及全球性的社会化大生产、大协同、大制造。
以上这段看似天方夜谭的描述,如果依靠云制造服务平台上却存在现实的可能性。
的确,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定位就是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服务平台,而非仅仅针对一家企业,开放性、公共性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
李伯虎院士希望云制造服务平台能够推广到全球各地,在这个平台上汇聚全球各国的制造能力,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基于云技术的社会化协同大制造”理念的普及传播,云制造服务平台必将进一步带来生产模式的变革,提高行业聚集度和细分程度,营造新型产业环境,提升中国制造行业的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