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13号飞船机组人员詹姆斯.A.洛弗尔回忆说:“我们终于活了下来,但是很悬。我们的任务失败了,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次辉煌的失败。” 美国人在连续取得阿波罗11号、12号航天员两次成功登月之后,突然遭遇了一次出人意料的巨大灾难。阿波罗13号飞船在太空中出现重大事故,三位航天员险些成为永久留驻太空的“飞行物”。 阿波罗13号在发射的最后准备阶段,曾出现了一些不祥的征兆。首先,发射前的地面试验表明:宝瓶座登月舱下降段的超临界氦贮箱的隔热措施可能存在问题;其次,服务舱2号氧贮箱在发射前的“倒计时验证测试”中曾出现过异常。可是,没有任何人去真正在意这些不祥征兆。差不多每次太空飞行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故障,但这次是人为失误和技术故障累加在一起毁了阿波罗13号。 阿波罗13号是1970年4月11日发射的。起飞后5.5分钟,三名航天员都感到了一次小的振动。55小时55分后,巨大的灾难陶临到阿波罗13号飞船上,确切地说,服务舱2号氧贮箱爆炸了,并且致使1号贮箱也无法工作。正常的供电、照明和供水不能继续下去,而那时飞船离地球约32万千米!发生事故后,地面控制中心立即取消了登月任务。 事故发生后,飞船立即面临——系列生死攸关的问题,首先是指令舱的电力问题。氧贮箱爆炸后,服务舱内的燃料电池无法向指令舱正常供电,指令舱电力迅速下降。当指令舱中的电力只能再维持15分钟时,航天员被迫转入到登月舱中,并关闭了指令舱的若干设备,以节省电力消耗,登月舱成了三名航天员名副其实的“救生艇”。此时,登月任务已经取消,登月舱不再下降到月球上,因而利用登月舱的电力维持指令舱的需要,成了惟一可行的办法。地面控制中心用3天时间精心设计了一套程序,成功地在指令舱电力耗尽之前,将登月舱的电力充到了指令舱蓄电池中,从而保证指令舱最终能携带航天员再入大气层并返回地球;同时,三名航天员设法在实际飞行中把能量消耗降到最低,达到正常情况的1/5,电力问题最终勉强得到解决。 其次是水的问题。按正常消耗推算,阿波罗13号储备的水在回到地球前约5小时就会用完。飞行机组每人每天的摄水量不得不减少到170克,即正常摄入量的1/5。为此整个飞行机组付出“减肥”的代价,创造了整个阿波罗计划中的一项纪录:航天员体重总共减轻了14.3千克,比其他飞行机组多了近50%,其中指令长詹姆斯.A.洛弗尔一人就减轻了6.4千克。 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怎样处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以防止二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是通过氢氧化锂去除的,发生爆炸后不久,航天员转移到登月舱中,而登月舱的氢氧化锂仅够维持一天多的消耗,无法满足飞船返回地球所需的4天的消耗。任务控制中心的“智囊团”花了许多时间来设计有可能避免航天员死于二氧化碳中毒的工具,他们指挥航天员利用航天服上的软管、塑料袋、纸板等制作了一个简易装置,将指令舱上的氢氧化锂用到了登月舱上,并利用登月航天服风扇,把二氧化碳从登月舱中排出。 当解决了这些问题后,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怎样飞回地球。地面任务控制中心经过激烈争论后果断决定:利用登月舱的发动机,把指令舱和航天员们送回地球。 在阿波罗13号度过的数次危急中,最为惊险的一次发生在第二次机动飞行,即飞船到达近月点2小时之前。在这次机动点火之前,必须确认对准的精确性。通常只需简单地利用对准光学望远镜六分仪,找到一颗合适的导航星,对准这颗星星,并借助计算机就可以证实制导平台是否对准。但这次有许多服务舱破裂碎片伴随飞船一同飞行,这些碎片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使航天员无法看清一颗真的星星。就在这揪心的一刻,地面控制中心提出利用太阳来核对对准精度。再多的碎片也挡不住太阳这颗恒星!虽然太阳因直径较大会造成相当大的误差,但在那时它是惟一的“救星”了。结果表明,利用太阳进行对准的偏差还不到半度。 当阿波罗13号接近地球时,先抛掉报废的服务舱,然后航天员从登月舱回到指令舱,最后抛掉宝瓶座登月舱,开始再入大气层。在所有可能导致失败的不祥之因被一个个清除之后,阿波罗13号终于轻柔地溅落在太平洋上,三名航天员最终安全地返回地球,创造了航天史上最辉煌的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