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特殊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任何靠近它的物体都会被它吸进去。对于这样一个“大胃王”,有人不禁会问,它这样不停地“吃”东西,那么“吃”的东西最后都去哪儿了呢?
要知道问题的答案,首先要知道黑洞是如何产生的。
黑洞是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死亡”之后,发生引力坍缩(引力大到恒星自身无法平衡)产生的。黑洞的质量极其巨大,而体积却十分微小(也许只有一个足球场大小),它产生的引力场极强,任何物质和辐射只要“ 踏入”黑洞的一个临界点,便无法逃脱。即使是目前已知的。传播速度最快的光,也会被吸引进去。
黑洞的引力如此巨大,任何东西都无法逃脱它的“魔爪”,以至于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黑洞死亡时,其内部的一切东西也都将随之消亡。但也有科学家认为,黑洞死亡时可能会变成一个“白洞”,将之前黑洞“ 吃”的东西都“ 吐”出来,但这一理论尚未被观测所证实。
早在40年前,物理学家霍金就提出,黑洞会因为辐射而逐渐萎缩变小直至消失,但这一理论很难被证实。近期,来自美国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发现了足以支持霍金这个理论的证据。在实验中,形成声波的能量确实会从黑洞中泄露出来,这与霍金的预言不谋而合。
按照霍金的理论,黑洞应该有能力产生热量并释放亚原子粒子,直到它们能量完全耗尽,是不是说黑洞“吃”掉的物质最终都能以辐射的形式“吐”出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