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空间科学卫星发展成就 > 正文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有望推动我国暗物质探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发布时间:2017-06-13 ]   [ 字号:大 中 小 ]

  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研究迈出重要一步。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程包括立项论证、工程研制、在轨运行三个大阶段。其中2011年为立项论证,2012年至2015年为工程研制,2015年至2018年在轨运行。其三个主要科学目标分别是:通过在空间高分辨、宽波段观测高能电子和伽玛射线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在暗物质研究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观测TeV以上的高能电子及重核,在宇宙射线起源方面取得突破;通过观测高能伽玛射线,在伽玛天文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作轨道为高约500千米的晨昏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采用了载荷平台一体化的创新设计,有效载荷质量1410公斤,平台质量440公斤,载荷平台比达3.2:1。根据载荷特点,卫星借鉴哈勃望远镜的设计理念,采用以载荷为中心的设计方案,暗物质粒子探测器位于整星中心,电子学机箱及平台各单机均布于探测器周围的隔板上,是国内首次采用。

  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属于大型空间高能设备,由塑闪阵列探测器、硅阵列探测器、BGO量能器、中子探测器四个子载荷联合执行探测任务。整个探测器有42000路电子学读出电路,168路高压电源,接近8万路探测器通道数。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要将所有探测器及其电子学安装在1个立方米的空间内,技术难度超过我国目前所有的上天高能探测设备。

  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具有先进的科学探测指标,观测能段范围为5GeV-10TeV,能量分辨率优于1.5%,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空间和能量分辨率世界领先的高能粒子探测器,可以精确测量宇宙高能粒子(电子、伽玛、宇宙射线核素等)的物理特征和空间分布。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暗物质探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推动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邮编:100048
承办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 信息报送邮箱:webmaster@sastind.gov.cn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78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