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李锦华,男,1963年10月生,1982年3月进入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任制造部加工作业区火工组组长兼船体冷、热加工技术指导,同时担任作业区兼职质量员。李锦华担任兼职质量员期间,组织开展各类质量改善活动,提升高新产品建造质量,成效显著: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公司科技与管理创新成果奖7项、公司质量信得过个人、上海市职工技术创新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获奖概览 李锦华工作严谨认真,专业知识扎实,在船舶冷、热加工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奉献了33年。近年来他参与了30余项高新产品项目的建造,在加工工艺方面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出色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和多项重点工程技术攻关,为国防装备的更新换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许多新的加工工艺,并转化为标准化作业法推广应用,编制了《冷热加工标准化作业法》等20余篇作业标准,规范了现场施工作业,促进了产品质量和建造效率的同步提升。 先进事迹 李锦华作为中船集团公司和江南造船的加工技术领军人物,在船体冷热加工技能上技术精湛、经验丰富、造诣深厚,为船舶行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刻苦钻研、技术创新,为公司解决技术难题。李锦华通过技术革新,解决了许多冷热加工技术难题,并受邀担任公司船体火工和冷加工的职业技能鉴定评审专家。他每天都会接到各类“技术求助”电话,每次接到电话,他都第一时间赶赴施工现场,认真解决每一桩技术问题。在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李锦华大胆创新,发明了许多实用的加工装置,其中4套装置获得了国家新型实用专利:用于金属板材弯曲加工的活动下模、肋骨型焊接件矫正装置、半圆钢成型加工装置、集装箱船T型导轨的矫正装置。这些新型实用加工装置的研制与应用,有效改善了产品质量,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他还成功解决了高新产品特种钢加工及部件焊后机械矫正、复杂线型外板加工、复杂线型球扁钢加工等技术难题。 改进工艺、改善质量,推广应用标准化作业。李锦华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许多新的加工工艺,并将这些方法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小组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改善、成本下降。他先后参与编写完成了《加工设备安全操作规程》11篇、《冷加工标准作业法》、《水火弯板标准作业法》、《火工矫正标准化作业法》、《船体结构件机械矫正标准作业法》等,曾荣获公司2013年度“职工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及先进操作法优秀成果”奖,这些标准化作业法有效规范了现场施工作业,提高了现场施工质量和效率,平衡了加工生产节奏。 激发思维、共同提高,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为促进作业区全体员工质量意识的提升,李锦华积极组织成立QC活动小组并兼任组长,在他的带领下,加工作业区成立了“冷热加工QC小组”和“型钢切割QC小组”,并先后两次荣获“上海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通过QC小组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作业区各级人员的潜能和智慧,增强了员工自主质量管理意识,提高了现场质量管理水平,为公司和部门在质量管理提升、班组建设、节支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技术传承、诲人不倦,为公司培养技术人才。李锦华在船体火工和冷加工方面技术实践经验丰富,担任公司船体火工和冷加工技术操作培训指导老师。承载着公司对高技能、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的期望,他成功将船体火工和冷加工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使受培训的员工早日成为各岗位的技术骨干。公司每年都会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他都会将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毫无保留得传授给青年职工,使他们汲取工作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少走弯路。在冷热加工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他不遗余力地“传帮带”:2013年度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达160课时,2014年度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达150课时,2015年上半年的培训课时已达220课时,课程深受学员的一致好评,是大家公认的最佳培训老师;自2010年担任公司火工、冷加工的培训导师以来,已累计培训出技师8名、高级工13名、中级工55名。 高超的技艺,严谨的作风,无私的带教,坚韧的意志,以身作则的表率,集这些优点于一身的李锦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国奉献、求实创新”的江南精神,他在技术成就和个人荣誉上硕果丰收,但他从不满足,他一直用毛主席说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座右铭激励和鞭策自己奋勇前行!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李锦华,以其朴实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为船舶行业和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