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民
 
周建民
发布时间:2016-06-07

  个人简介

  周建民,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劳模、党的十八大代表、周建民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先后荣获2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及荣誉。周建民累计完成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保证了公司每年上千万零件的检测。完成创新项目1100余项,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主持的“降低专用量规制造成本,提高专用量规耐用度”创新课题,使专用量规的耐用度提高30倍以上,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获奖概览

  周建民将“姓军为战”的观念植根于心,30余年来始终诠释着“报国强军、永葆武器装备质量”的兵工责任。攻克了公司和国内多家军工企业200余项挡手问题,主导申报了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篇,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探索使用的“冷热配合法”“基准转换法”等一系列操作法,试制出了导弹全形规,保证了该项目国产化的定型,开创了我国火炮研制生产的先河。

  周建民深入省军工企业,先后指导培训职工近2000余名,并培养出包括4名高级技师,2名公司级技能带头人,1名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2名技师在内的10余名徒弟。周建民所在班组被山西省和兵器行业双向评为“质量信得过班组”。

  先进事迹

  针对某型产品工艺图纸不全,国内专用和非标设备欠缺,原材料全部需国产化的困难局面,每个零部件的质量如何判定的难题,周建明作为一名高级技师,接到任务时,他对1100余种复杂零件的图纸进行反复分析和梳理,日以继业的进行摸索、试制和检测,记录数据,不断调整位置精度,最终绘制出了符合产品性能要求的工艺性图纸。为保证零件精度,周建民首次探索使用的“冷热配合法”、“同一中心打表勾表法”、“基准转换法”、“三要诀加工法”等一系列操作法,保证了该项目国产化的定型。在该产品中周建民所总结的操作法是公司第一个以职工个人名字命名的操作法,并被兵器工业集团评为“技能创新一等奖”。“周建民操作法”先后应用在7种产品的质量检测,连续16年保证了该系列产品均一次交验合格。

  周建民从生产细节入手,将关重工序的操作方法标准化、目视化,形成了“周建民操作法”、“工具钳工的四种特色操作法”,提醒员工时时注意自己的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工艺要求,确保产品生产质量。周建民创建了极具特色的生产操作方法,如:“三自一控”操作法:自检、自记、自分、员工对照工艺自我质量控制;“三学、一练、一交流”学习法:学基础制度、学工艺规程、学操作技能,班组员工实践练习,经验交流;“三无”质量控制法:个人无废品、工序无超差品、班组无质量事故。在生产空闲时间,周建民和技术人员带领工作室成员,定期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方法,结合产品在装配中出现的问题,工作室成员按照PDCA循环程序,运用“头脑风暴”提出自由的观点,运用因果图、关联图、制造过程FMEA分析法等工具进行原因分析,问题排查。在生产过程中,工作室成员还使用了SPC系统软件,对能测量实测值的产品进行了数据采集、录入,通过观察控制图、过程能力分析图,对产品参数分布一目了然,使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实物质量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产品实物质量的稳步提高。

  周建民坚持将自己摸索出来的技能写下来、留下来、传下来。多年来指导培训了大批生产操作职工,培养了包括工人高级技师,公司级技能带头人等在内的10余名高技能生产骨干,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技能,指导员工多次在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将自己所在小组创建成为“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国资委“红旗班组标兵”、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五好一准确优秀班组”、山西省国防工业“工人先锋号”“质量信得过班组”等多项殊荣的先进班组,提升了团队整体技能水平。

  周建民先后荣获“全国劳模”、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十佳金牌工人”,2011年以其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全国首批50家获批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2年,周建民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2014年,周建民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并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成为中国兵器首批“双师型”人才。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邮编:100048
承办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 信息报送邮箱:webmaster@sastind.gov.cn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78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