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大讲堂  >  科普知识 > 正文

EDL:火星着陆任务最危险的8分钟

[ 发布时间:2016-04-26 ]   [ 字号: ]

  火星由于在很多方面都与地球相似,目前已经成为人类进行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1962年苏联发射了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1号”,1971年苏联发射的“火星3号”成为第一个到达火星表面的探测器。其后,美国、欧洲、日本相继发射了“海盗号”、“火星探路者号”、“希望号”、“火星快车”、“勇气号”、“机遇号”、“凤凰号”和“好奇号”等多颗火星探测器。


  在火星着陆探测任务中,进入、下降和着陆(Entry,Descent,Landing,EDL)过程是整个火星探测任务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而其中所涉及的导航、制导与控制又是EDL的难点所在,直接决定着整个探测任务的成败。在已经进行的16次火星着陆探测任务中,成功着陆的仅有7次。


  一般认为,火星的大气高度在125公里左右,火星EDL过程从探测器到达上述高度开始,依次经历进入段、下降段和着陆段。火星大气状况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如气候多变、时常有狂风、沙尘暴等,加之以恶劣的气动加热环境,这对探测器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火星EDL面临的主要困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火星大气稀薄,密度约为地球的1%,这使整个EDL历经时间短、状态变化快,对减速性能要求高、时间紧迫。但若选择海拔低的着陆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EDL时间,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火星大气阻力实现探测器减速。


  二是与探测器发射窗口相对应,EDL过程中地火之间的通讯延迟大概在10分钟左右,而整个EDL过程只持续6至8分钟,因此着陆探测器必须具有自主导航制导与控制的能力,用于自主处置EDL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三是火星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多,这就要求探测器具有一定的环境自适应能力。


  四是探测器上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有限,制约了一些复杂导航制导与控制算法的应用,选择的算法必须简单、有效。


  五是缺少相应的验证环境与数据,在地面再现火星EDL阶段的环境条件十分困难,验证试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般EDL过程首先利用火星大气实现探测器减速,消耗掉探测器的大部分动能,然后利用降落伞减速,探测器缓慢下降,最后阶段可以利用气囊缓冲,也可以利用反推发动机控制探测器降落,利用缓冲装置确保探测器安全着陆。


  好奇号EDL过程示意图


  (南山)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