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大讲堂  >  科普知识 > 正文

火星名称的由来

[ 发布时间:2016-04-24 ]   [ 字号: ]

  火星(Mars)是八大行星之一,符号是♂。因为它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希腊神话中的阿瑞斯(或罗马神话中对应的战神玛尔斯)命名它。在古代中国,因为它荧荧如火,故称“荧惑”。火星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Deimos,都是以阿瑞斯儿子们的名字命名的。两颗卫星都很小而且形状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获的小行星。英文里前缀areo-指的就是火星。
  
  荧惑守心的天象在古时中国被视为大凶之兆,因心宿二象征帝王,若火星在心宿二附近停留或逆行则被视为侵犯帝王,占星学指其为“大人易政,主去其宫”,帝王恐有亡故之灾,不过根据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黄一农教授的研究发现,在二十三次荧惑守心的记载中,竟然有十七次均不曾发生,可见此类天象的记载多出于伪造。
  
  古人对五大行星的认识始于五行观念。《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从名称及其属性看,五行显然指人们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五种物质要素,这一观念一直维持到战国阴阳五行学说形成以前,在《左传》和《国语》等文献中都有提及,丝毫未见有神话色彩。
  春秋以前中国古人称金星为明星,又叫太白,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有“子兴视夜,明星有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木星古名岁星,或称岁。古人认为岁星每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古名填星,这些命名或依行星自身颜色,或从行星运行规律,无一源于神话传说。战国至秦汉之际,占星术在中国渐渐盛行,五大行星才开始与神祇联系在一起。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可称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星占学专著,其中将五星与五方、五行、五帝等作了严整的对应:
  


东方木,其帝太昊,其丞句芒,其神上为岁星。
 
西方金,其帝少昊,其丞蓐收,其神上为太白。
 
南方火,其帝炎帝,其丞朱明,其神上为荧惑。
 
北方水,其帝颛顼,其丞玄冥,其神上为辰星。
 
中央土,其帝黄帝,其丞后土,其神上为填星。


  
  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把五大行星与春秋战国以来的“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五大行星命名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行配五色,《周易》中,火为赤色,水为黑色,木为青色,金为白色,土为黄色。 即木为青,火为赤,土为黄,金为白,水为黑。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故称木星;荧惑呈红色,故称火星;填星为黄色,故称土星;太白为白色,故称金星,辰星呈灰色,故以黑色配水星,这些在《史记·天官书》中有明确反映,可见司马迁对五大行星的命名也是从事实出发,原本不含任何神话观念,这与古希腊人依据神话中的神祇人物命名形成鲜明对比,再一次反映出中国天文观念的重实用轻幻想的思想。(南山)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