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端论坛
中国电科: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深度推进中国电科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5-07-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张东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盛夏七月,艳阳高照。今天,很高兴见证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隆重开幕。在此,我仅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向主办方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和敬意,向成果展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
  
  中国电科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军民融合成果展,本次共组织32家成员单位、携77个军民融合高科技项目参展,聚焦安全电子、软件信息服务、基础电子、装备与新能源等主要产业领域,全方位呈现整个集团公司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领域的优秀成果,并推荐莱斯牧羊人空管系统、38所魂芯一号DSP芯片参与奖项评选。感谢主办方为我们同行搭建了这样一个高层次平台,来汇报成绩、交流思考,博采众家所长、迈向新的征程!
  
  下面,我想基于中国电科多年来在军民融合发展道路上认真实践而产生的一些思考和认知,向今天与会的诸位领导、嘉宾做一个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并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中国电科成立十多年来,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现已发展成为能够覆盖电子信息全部领域的大型科技集团,能够为军队全方位提供信息化系统装备的军工集团,以及国内在公共安全和电子信息装备、仪器仪表研制、生产和服务方面实力最强的中央企业,为国民经济、国防事业积极贡献力量,努力成为安全智慧绿色生活的创造者。
  
  经过不懈拼搏,中国电科已于2013年成功问鼎千亿俱乐部,并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2004至2014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十一次夺得A级,且连续三次夺得任期考核A级。
  
  2014年,中国电科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1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净利润近13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从军民融合产业角度来看,中国电科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壮大,由2002年的约50亿元跃升至2014年的800多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5%,现占集团公司总收入比重超过60%,“以军为本,以民为主”的发展格局逐渐成形,产业已成为中国电科的重要经济支柱。

  以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安全电子产业发展为例:我们于2013年成立安全子集团——中电海康集团,旗下拥有海康威视、凤凰光学两家上市公司和海康科技、意博高科、上燃动力、海康希牧等控股公司。中国电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打造中电海康集团,持续深化改革发展,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新机制,积极推进以重庆“平联工程”为代表的平安城市业务,开展平安北京、平安合肥、平安宁夏相关项目落地,实施安徽、西藏、青岛等地平安城市建设项目,开发海南、新疆、陕西等新市场。2014年,中电海康集团实现总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实现利润总额逾50亿元,同比增长50%。
  
  立足使命责任、加强战略谋划,中国电科与四川省政府合作发展军民融合网络信息安全产业,统筹30所、33所及国内外优质资源,组建中国电科网络信息安全公司,并投资建设中国电科(成都)信息安全产业园项目,打造网络信息安全国家级高地。
  
  中国电科与海南省合作,聚集资源打造中国电科海洋信息产业基地,将形成海洋信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应用能力,并逐步发展成为海南乃至国家海洋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战略引擎,有力支持国家海洋战略和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实现。
提炼中国电科在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思路,我们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深入研究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趋势 勇立潮头引领发展
  
  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为核心技术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已经到来,全球各国都在全面布局这一轮新的科技和产业,这些技术和产业不仅具有颠覆传统产业的巨大能量,同时也会彻底促进各经济体和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发展中大国,已具备了迎接这种机遇和挑战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应用、制造业战略布局及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方面,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总的看来,已经具备了比肩先进国家,实现全面突破的基本条件。这次产业(工业)革命机遇难得,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战略支撑,因此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勇立潮头、引领发展是我们应该展现的态度和能力。
  
  新一轮产业革命具有全局性、带动性和基础性。工业强国的基础是制造业强大,制造业是工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基元素和元动力。因此,先进国家在新的一轮产业革命中多将制造业作为优先战略布局发展,《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已于近期发布,以智能制造为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主攻方向。制造业涉及几十个国民经济核心领域,是实体经济的基石,也是现代服务的基础平台。虚拟经济则是实体经济的催化剂、放大器和资源配置器。两种经济形态在国民经济和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金融资本与信息数据、互联网与工业体系相结合是相加的关系,金融与信息数据、未来互联网与工业产业相融合,将会出现相乘态势,产生化学效应。
  
  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现代科技为引领,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新的产业革命,必将成为全球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把互联网智能赋予到工业资产中去,在推进军民融合、深化两化融合的基础上,加快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全面融合,将会使当前这场产业革命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我们所工作和生活的世界也会更加色彩斑斓。
  
迎接新军事革命,探索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国防是国家的安全基础,当前新军事革命以联合化、数字化、网络化为重要特征,在由现行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信息化军事体系转型的过程中,向国家国防能力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军民融合也要适应新军事革命方向。
  
  一是军民融合体系建设,特别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要突破体系束缚,促进科研、管理、市场化等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有针对性的进入战略新兴产业,我们选择了软件信息服务、信息安全、海洋信息、卫星导航等领域;
  
  二是转变能力模型,要按照市场核心功能管理军民业务,建立面向重点能力建设项目的军民融合试验点;
  
  三是机制生成和转化,要在国家战略部署指导下,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军促民、民参军”的激励政策和组织机制,探索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优化资源配置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四是军民融合人才培养,要从军民融合产业管理、研发、营销等不同条线岗位的需求特色选拨、任用、发展人才,打通人才融合渠道,激发员工创业、创新的热情与激情。
  
科学布局、创新驱动,构建军民融合安全发展格局
  
  军民深度融合,未来的重要趋势就是在做到保密安全的前提下,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合理流动、开展公平竞争,逐步取消制约发展、阻碍竞争的各项约束。军工企业、国防体系必须更加具有创新力和和活力,要坚决去除封闭思维模式,当前还关起门来做市场、搞技术是行不通的,必须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构建军民融合安全发展格局。
  
  从全球看,创新能力等于国家竞争力,具备创新基因的企业和个人具有更强的活力。创新型企业应首先具备两个核心要素,一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一是良好的机制和生态,离市场越近的企业越是具有更强的创新源泉和动力。
  
  习总书记指出,必须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这是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具有战略远见。以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应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我们要看到,无论是技术、产品、商业模式或社会管理都有一个共同目的,也就是提高大众工作生活水平,产业是支持社会和人们工作生活的物质基础,围绕产业创新就是夯实巩固这个基础,就是提升这个基础。军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要将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融入到国家整体创新体系建设之中,丰富、夯实大众生活的物质基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添砖加瓦。
  
  同时,信息化买不来,新型工业化买不来,同样,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更买不来。我国崛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国强国,是西方某些敌对势力不愿看到的,坚持自力更生和开放合作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两个支撑。从信息网络、通信及制造业来看,在先进技术和关键核心产品上,西方发达国家具有体系性优势,我国在个别方向上虽有突破,但整体上差距较大。
  
  国防网络信息体系建设需要围绕作战体系装备体系重构创新体系,中国电科作为国家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主力军,我们在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的核心领域也正在扎扎实实进行整体性布局。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作为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同心协力推进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恢宏事业,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践行国家意志、发挥央企表率。
  
  当前在中央的战略部署下,中国电科正在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企业转型升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是其中的难点,也是其中的关键着力点。面向当前全球产业革命赋予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担当责任、攻坚克难、拼搏奋斗,希望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及各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在兄弟单位、科研院所支持下,为推动国家军民深入融合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来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
协办单位: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承办单位: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