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  专题专栏  >  军工代表委员话发展  >  媒体聚焦 > 正文
科技日报:航空界人大代表委员呼吁加强民机适航体系建设
发布日期:2015-03-11

  3月10日,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组织了“两会”期间的第二场航空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集体采访,邀请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航飞机总经理唐军,全国政协十二届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唐长红与媒体见面。

  唐军在会上介绍了《关于依托支线机场定位,加快中小城市机场建设》的建议。他建议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支线机场建设;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支线机场建设规模;鼓励航空公司应用国产支线飞机运营支线机场;建立中枢辐射航线网络,加强枢纽机场带动作用。
  

  唐军和唐长红在媒体见面会上还分别介绍了我国大飞机项目中“大运、大客和大型灭火/水上两栖飞机”三个大飞机的最新研制进展。2015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三剑客”有望实现“一机日趋成熟 两机完成总装”。这标志着我国“三个大飞机”项目今年将全面迈入实质性发展阶段,进入收获期。
  
  “2月13日,中航工业沈飞民机成功交付首架机垂尾,这是C919的最后一个机体大部件。”唐军说。
  
  他介绍,C919客机是我国家大飞机重大科技专项的重点型号之一。中航工业作为主供应商,在项目研制中承担了发动机、8大部分机体结构以及26个机载系统的研制工作;静力和试飞两项重大试验任务。此外还负责了大部分机体结构试验和其他相关试验工作。
  
  唐军表示,目前C919各项任务正按照总体要求顺利推进。
  
  “水陆两栖飞机AG600的研制再次提速。”唐军透露说,“从目前安排来看,将在年内完成总装,计划明年实现首飞。”

  AG600是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而增加的一款重大装备,也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唐军介绍,其起飞重量可达53.5吨,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能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亦可根据需要加装必要设备,执行海洋环境监测、资源探测、客货运输等多种任务。

  唐军透露,今年2月14日,AG600中机身大部件通过了适航审查组制造符合性检查工作,成功获得中机身大部件“批准放行证书/适航批准标签”,研制和适航审定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工作,研制工作再次提速。
  
  “我国自主研制最大的大型运输机‘鲲鹏’,有望在较短周期内交付用户。”唐长红说,“从总体性能来说,将达到国际上现代飞机的水平。”
  
  2014年11月,“鲲鹏”亮相珠海航展,引起国内外震动。唐长红介绍,珠海航展展示了该飞机一些基本飞行特点,以及对一般环境的适应性。航展结束后,“鲲鹏”又按计划进行了一系列高难度和极端环境下的试验试飞工作,目前所有试验试飞工作进展顺利。
  
  “据国外统计,一个大飞机项目能直接拉动六七百个企业发展,间接对2500家甚至4000家企业产生带动作用。”唐长红说,“鲲鹏”是大国工业、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其研制及生产,填补了国民经济急需的重大装备“中国造”空白,具有很高的技术附加值和产业链带动效应,可能会涉及上百个行业、成千个供应商,必将对拉动民族科技工业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据了解,“鲲鹏”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重型军用运输机,于2013年1月26日首飞成功。其最大起飞重量220吨,载重超过66吨,最大时速超800千米,航程约7800千米,实用升限13000米,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其研发被认为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和解放军现代化之路上重要的一步。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邮编:100048
承办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 信息报送邮箱:webmaster@sastind.gov.cn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78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