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  专题专栏  >  军工代表委员话发展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华社:周建平称人类未来可以登陆火星甚至建立基地
发布日期:2015-03-09

  “太空移民是人类的梦想,是人类不懈追求探索的体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技术上取得突破以后,人类未来可以登陆火星甚至在火星上建立基地。

  借助地面望远镜近6年的观测,一项研究表明:火星上曾至少有两千万立方千米液态水,这些水可能曾在火星北半球汇聚成体积比地球北冰洋还大的海洋。

  参与上述研究的美国航天局高级科学家迈克尔·穆马说,鉴于火星有过这么多水,这个星球可能曾长期保持湿润气候,其适合生命存在的时间可能较漫长。

  周建平说,从目前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最值得人类去探索,最有希望存在生命或曾经存在生命,最适合人类去建立星球基地,并利用当地资源为人类生活和工作服务的外星球,应该就是火星。

  移民火星,首先要解决如何去的问题。火星绕着太阳转,地球也绕着太阳转,火星和地球之间每28个月才有一次发射机会。以现在全世界最强的飞行能力测算,从地球飞往火星也要几百天。目前航天飞机、空间站的宇航员,过一段时间就要轮换,几百天飞行过程如何生存,本身就是个问题。

  周建平认为,人类登陆火星技术上非常复杂、耗费相当大,从地球飞往火星,时间最短的轨道,往返约需500天。如果走能量最节省的轨道,时间更长,要900多天。

  因为飞行时间长,航天器的运载能力需要很强,而太空辐射等因素,让飞行过程中人类生存保障变得异常困难。此外,人类还要着陆火星,返回时还要从火星起飞,整个工程规模浩大。以现有技术实现火星载人往返,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周建平说,火星载人往返,需要更好的技术和工业支撑。在动力技术和材料结构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后,再进行火星载人登陆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邮编:100048
承办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 信息报送邮箱:webmaster@sastind.gov.cn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78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