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必须进行沉稳冷静、务实理性的思考。这是因为,一方面,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群众是伟大而高尚的,另一方面,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群众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先进与落后、利他与自私等同时并存。因而,贯彻群众路线,搞好群众工作,难点不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而在于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当前,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些对于群众工作不适当、不正确的思路和做法时有出现,比如简单地认为做好群众工作仅仅是服务群众利益、满足群众需要、回应群众要求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不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知偏差,而在于对唯物辩证法的把握失当。实际上,群众工作是一门充满政治智慧的学问,必须善于运用辩证法贯彻好群众路线,统筹兼顾,正确把握若干基本关系。 服务与领导的关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而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全部工作,都必须诚心诚意服务于人民,这固然是不错的。然而,这样一种本质性的规定,如何才能被转化为切实可行、可操作的实践?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深入地看,党与群众的关系,一方面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从性质上看,服务与领导,是同一种活动的两个方面,二者应当是辩证统一的。因此,做群众工作,绝对不是简单地服务群众,而应当是服务群众与领导群众的有机结合。具体地说,服务群众是目的,领导群众是手段,不以服务群众为目的,领导就变成了赤裸裸的统治行为;不以领导为手段,服务群众就是一句乏力的空话。在服务群众中忘记自己领导者的身份,是失职;在领导群众中忘记自己服务员的身份,是僭越,同样也是错误的。怎样实现二者的融合?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领导就是服务。高明的群众工作,应当在服务群众中实现对群众的领导,寓领导于服务之中,同时,在领导群众中达到服务群众的目的,寓服务于领导之中,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满足与唤醒的关系 满足群众,是指满足群众各方面的物质文化需要;唤醒群众,是指激发群众对党的奋斗目标的追求向往,二者同样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满足群众是为了调动群众参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党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等口号以动员群众。不能够在实际利益上满足群众,群众就无法被成功地动员起来,党提出的奋斗目标再美妙,也不能够打动人。同样,不能够在满足实际利益的基础上引导群众理解和接受党的奋斗目标,这种满足实际利益的举动,就丧失了其根本性的价值意义。不注重满足群众,成就不了工作的优秀;不注重唤醒群众,则成就不了工作的卓越。当前有的地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过于强调对群众实际利益的满足,而没有意识到应当在满足群众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唤醒群众。实际上,完整地理解以人为本,应当是一方面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另一方面启发人、教育人、提升人。具体到工作中,既要给群众看得见的物质文化利益,又要让群众认识到,他不但有自己的短期利益、眼前利益,还有长远利益、未来利益。而长远利益、未来利益,必须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才能得到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