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目标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和服务技术;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开展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空间科学应用;为开展载人登月等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等。
“神舟一号”:实现天地往返重大突破
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中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中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载人航天安全性提高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与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相比,“神舟三号”飞船的发射,在运载火箭、飞船和发射测控系统上,采用了许多新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突破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中国首位航天员进太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任务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飞船进行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神舟七号”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主要任务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27日,翟志刚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实现无人对接
神舟八号飞船,是一艘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首次实施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神舟九号飞船将于2012年6月中旬择机发射,这也是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在夏季发射。
神舟十号任务开启中国航天空间站时代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神舟十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发射神舟十号的火箭型号与神九的相同,不过会在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进一步改进,确保航天员安全。
神舟十号将在轨飞行15天。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一号,并开展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及太空授课活动。6月26日,完成组合体飞行后,飞船撤离并返回着陆场,天宫一号转至长期运营轨道。神舟十号任务的全满完成意味着中国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已经建成,未来中国航天将进入空间站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