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月探测工程:
 
  1991年,我国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
 
  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发射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进入月球轨道。
 
  2007年11月26日,来自嫦娥一号的一段语音和《歌唱祖国》歌曲从月球轨道传回。
 
  2008年11月12日,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是当时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

 

 

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许,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落入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表区域,实现“受控撞月”。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

 

  探月工程树立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新时代。

 

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
 
  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
 
  2008年6月,国防科工局(原国防科工委,下同)召开专题会议,确定将嫦娥一号备份星进行改进,作为二期工程技术先导星,并将该任务命名为嫦娥二号任务。
 
  2008年10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嫦娥二号任务。
 
  2010年10月1日,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情况介绍

 
  2010年10月6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周期约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成为第二颗中国制造环月卫星。

 

 

嫦娥二号卫星首次近月制动

 
  2010年10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进入圆形环月工作轨道。
 
  2010年11月8日,国防科工局公布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

 

 

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

 
  2011年8月25日,经过77天飞行,嫦娥二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受控准确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的环绕轨道。

 

 

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的环绕轨道

 
  2012年2月6日,国防科工局发布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

 

 

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卫星在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并获取小行星高清晰图像。
 
  2014年3月,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突破8000万公里。
 
  目前,嫦娥二号卫星仍向更远的太空飞行。

 

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
 
  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
 
  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成功。

 

 

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

 
  2013年12月6日,嫦娥三号探测器进入环月轨道。

 

 

嫦娥三号探测器进入环月轨道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与月球车分离,“玉兔号”顺利抵达月面。同日,进行两器分离和互拍成像,标志着任务圆满完成。

 

  2013年12月17日至18日,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着陆器周边360°范围的全景镶嵌影像图,采用圆柱投影方式表达。

 

 

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着陆器周边360°范围的全景镶嵌影像图

 

  2013年12月22日,嫦娥三号两器互拍结束,两面五星红星交相辉映。

 

 

两器互拍图像

 
  2013年12月25日-26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开始首次月夜休眠。
 
  2014年1月11日-12日:嫦娥三号自主唤醒,中国突破探测器月夜生存技术。着陆器转入长期管理。
 
  2014年3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第四月昼成功唤醒,“玉兔号”月球车转入长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