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太空蔬菜、穿航天员“同款” 航天科技走入寻常百姓家

      4月24日,我们将迎来第8个中国航天日。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和进步,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造福人类到天宫开门纳客,中国航天用一项项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边界。  不过,当我们暂时离开浩瀚星空、看向身边,可能会发现其实诸多高大上的航天科技早已经下凡来到你我中间,它们正在多个领域大展身手,悄悄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美味安全的太空果蔬走上百姓餐桌  味美多汁的航西瓜航甜瓜,有着可爱名字的水果黄瓜航瓜玉妮这些名字前带有航字的果蔬品种通常有一个共...

    04-21
  • 新一代载人飞船自述:人类的“终极三问”难不倒我

      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成功返回,未来这款航天员的新座驾,将成为中国航天大家庭的重要成员。那么,这款新飞船以及这次试验,到底有啥意义?今天让它自己告诉你  大家好,我是新一代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家族的一名新成员。  5月5日傍晚,我的试验版,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已先行一步进入太空,开展高速再入返回、控制、回收等关键技术试验验证,为未来我的到来打了个前站。  你们或许听过神舟飞船、天舟飞船,和他们相比,我确实是个新面孔,但相信以后我们还会有更多机...

    05-20
  • 探测空间引力波,“太极一号”来了

    太极一号模拟图  求索未知宇宙,逐鹿空间引力波探测。前不久,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为我国在空间引力波探测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奠定了基础。  作为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近日成功发射的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被正式命名为太极一号。为何要去遥远太空触摸宇宙律动的脉搏?太极一号有何亮点,目前运行情况如何?听听专家怎么说。  时空涟漪  如果盘点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热点,引力波是其中一个。2012年,科学家在大...

    10-10
  • 中国太空实验室接地气 学生可提交科普实验项目

        2018年珠海航展上展示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模型 新华社发 中国空间站结构示意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网站   中国预计在2020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2022年左右发射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之后把3个舱形成T字形构型,构成完整的空间站。预计空间站将从2022年之后开始运行,在轨10年以上。  自从中国空间站计划开始实施以来,我们去空间站干什么就一直是大众关心的问题。其实,做实验就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空间站将支撑大量科学研究和实验。  之前,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为...

    07-08
  • “待字闺中”的火箭如何风光出阁

      最近,国内外火箭发射频繁,然而无论成败如何,对于火箭研制人员来说,每一枚火箭都如同自己的孩子般珍贵。    孩子慢慢长大,渐渐成熟。终有一天,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能担当起发射重任时,研制人员会如同自己的女儿出嫁般,千般不舍,万般期待地精心做着孩子出嫁前的准备。  打造新娘曼妙好身材  每个新娘在穿婚纱的那一刻都希望自己能瘦一点,再瘦一点。火箭在出厂前,也要控制体重。不过,它的 瘦身更多是为了安全。  火箭在设计之初,其重量就已经被设定好一个理论值,在进入总装环节时就要严格...

    06-15
  • “星际穿越”利器——电推力器

      吹一口气产生的力,可以熄灭一支蜡烛,也可以在太空中送航天器去火星,只要不断地吹,让速度随时间累积。   尽管电推力器产生的推力目前仍十分轻微,却可以让人类以更低的成本进入太空,因而被国际宇航界列为未来十大尖端技术之一,成为人类进军更遥远深空的利器。   推进系统是人类航天发展的基石。国际上电推进技术严格保密。继美、俄、欧、日后,中国依靠自主研发,已经掌握这项当前最先进的空间推进技术,并希望进军国际电推进通信卫星市场。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副总设计师王敏在接受新华...

    06-10
  • 马航搜救,航天科技就在你身边

      马航MH370客机失联至今已有20余天,机上乘客的下落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在此次失联客机的搜救中,相关国家动用了包括海上、空中、太空等多方面的力量。其中,我国也调集了各型共21颗卫星参与到搜索中,让人们确实感受到了航天高科技就在我们身边。   在此次马航MH370失联客机的搜索中,虽然各国的卫星陆续发现了很多疑似碎片,但至今仍未最终确定是否为失联客机。在这方面,卫星若要成功地搜到失联客机,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飞机有电子信号;卫星正好经过正确区域;以及经过的卫星具有足够的...

    03-28
  • 海洋卫星有哪些用途?

      海洋卫星的用途主要包括:   (1)是为海洋专属经济区(EEZ)综合管理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海洋卫星一方面可为EEZ划界的外交谈判提供海洋环境和资源信息,尤其是那些调查船及飞机难以进入的敏感海域;   (2)提高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我国地处西北太平洋西岸,该海域是全世界38%热带风暴的发源地。我国深受其害,平常年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60亿元左右,严重年份超过100亿元。1997年的9711特大风暴袭击浙江沿海,仅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达170多亿元;   (3)为海洋...

    02-19
  • 吃太空蔬菜、穿航天员“同款” 航天科技走入寻常百姓家

      4月24日,我们将迎来第8个中国航天日。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和进步,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造福人类到天宫开门纳客,中国航天用一项项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边界。  不过,当我们暂时离开浩...

  • 新一代载人飞船自述:人类的“终极三问”难不倒我

      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成功返回,未来这款航天员的新座驾,将成为中国航天大家庭的重要成员。那么,这款新飞船以及这次试验,到底有啥意义?今天让它自己告诉你  大家好,我是新一代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

  • 探测空间引力波,“太极一号”来了

    太极一号模拟图  求索未知宇宙,逐鹿空间引力波探测。前不久,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为我国在空间引力波探测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奠定了基础。  作为我国...

  • 中国太空实验室接地气 学生可提交科普实验项目

        2018年珠海航展上展示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模型 新华社发 中国空间站结构示意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网站   中国预计在2020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2022年左右发射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之后把3个舱形成T...

  • “待字闺中”的火箭如何风光出阁

      最近,国内外火箭发射频繁,然而无论成败如何,对于火箭研制人员来说,每一枚火箭都如同自己的孩子般珍贵。    孩子慢慢长大,渐渐成熟。终有一天,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能担当起发射重任时,研制人员会如同自己的女儿出嫁般,千...

  • “星际穿越”利器——电推力器

      吹一口气产生的力,可以熄灭一支蜡烛,也可以在太空中送航天器去火星,只要不断地吹,让速度随时间累积。   尽管电推力器产生的推力目前仍十分轻微,却可以让人类以更低的成本进入太空,因而被国际宇航界列为未来十大尖端技术之一...

  • 马航搜救,航天科技就在你身边

      马航MH370客机失联至今已有20余天,机上乘客的下落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在此次失联客机的搜救中,相关国家动用了包括海上、空中、太空等多方面的力量。其中,我国也调集了各型共21颗卫星参与到搜索中,让人们确实感受到了...

  • 海洋卫星有哪些用途?

      海洋卫星的用途主要包括:   (1)是为海洋专属经济区(EEZ)综合管理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海洋卫星一方面可为EEZ划界的外交谈判提供海洋环境和资源信息,尤其是那些调查船及飞机难以进入的敏感海域;   (2)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