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忠尽智 测控报国——记中国电科10所深空测控团队
坐落在佳木斯大山深处的66米深空站,是我国第一个深空测控站,也是亚洲口径最大、接收灵敏度最高、连续波发射功率最强和作用距离最远的测控系统,已成为我国深空及探月工程中最强大的利器,填补了国内深空测控领域的空白。完成这一伟大壮举的,是中国电科10所一个精诚团结、和谐奋发的团队,一个有着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团队,一个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团队。他们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中既有技术精湛、专业领先的团队带头人、型号总师,也有常年奔碌于外场、精诚服务用户、用心制造精品的技术人员。...
08-09为国开利甲,两弹裂长空——纪念程开甲诞辰105周年
程开甲诞辰105周年 2023年8月3日,是程开甲诞辰105周年纪念日。 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核司令”,在核武器研制和试验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中国唯一一位拥有国家六大荣誉(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八一勋章”获得者、“改革先锋”称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人。他扎根戈壁20载,隐姓埋名为国铸器。他就是程开甲。 坚守初心,科学报国 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出生于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祖父...
08-04成都的故事里有一抹耀眼的“航天蓝”
2023年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成都盛大开幕,大运村以最好的面貌迎接全球数万名大运赛事参与者,获得全世界的瞩目。为了这场赛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七院航天建筑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 打通赛事“通道” 路畅顺民心 2019年8月,航天建筑中标大运村配套项目一批次工程——15条路的新建和改扩。 在这15条路中,直联通道连接了大运村和大运会主场馆,完工后将大幅提升区域内外的交通连接度。道...
08-01焠剑高峰,砥砺前行——航天试验队的高原日记
2023年07月18日 晴 在海拔4600米,雪山边上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今天,伴着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清新的风,计量车试验队踏上了高原测试的征程。 踏上青藏公路,让所有队员都兴奋不已。出发的路上,曹主任反复向队员们强调了,高原测试的安全注意事项,保密事项。 试验队配备了食物,水,氧气瓶,还随队聘请了队医,携带药品,保障大家能够安全进行测试实验。 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位于昆仑山口附近的测试点。 车辆停好,实验仓内调整到了规定温度,试验队人员...
07-31传承军工文化 黄埔文冲面海而荣
随着为期一周的中国船舶集团2023年国企开放日活动进入最后一站,记者来到了位于广州长洲岛的黄埔文冲造船厂。南国七月,正值一年中最闷湿的时节,烈日骄阳下,总让人感觉有些喘不上气,溽热的天气让一众记者汗流浃背,而黄埔文冲厂区里的工人们早就习以为常。一座座高大的现代化厂房里是正在舾装的船体,与其他船厂不同的是,黄埔文冲的厂区里充满了历史气息。厂区内,一个角落里不起眼的池塘就是大名鼎鼎的柯拜船坞。 柯拜船坞遗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苏格兰人约翰·柯拜在长洲岛租下了两个泥...
07-3170年前那场战争中的“电科”身影
组建雷达第一营,连人带机器奔赴前线 1951年冬,一支特殊的部队抵达朝鲜。 此时,这支由南京雷达研究所(中国电科14所)技术人员及军队干部战士等组成的部队成立仅1年。 这是我军第一个雷达营,正式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雷达第101营”。 第一个雷达营部分人员合影 14所作为当时我国唯一一个能提供雷达装备的研究所,在当时器材极度缺乏的条件下,千方百计修复出第一批雷达,共计10部,这也是我军第一个雷达营的全部装备。 雷达营教导员刘子真在之后的回忆录...
07-28在自主创新赛道上奋力实现新跨越
近日,《在自主创新赛道上奋力实现新跨越》一文在共产党员网、人民网、学习强国、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国网等多家中央和国家级媒体平台集中转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文章讲述了航天三江项目攻关党员突击队锻造未来国之重器的生动事迹,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盛夏,高原,戈壁。 巨龙腾空而起,如离弦之箭,划过天际、射向深空……这是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项目攻关党员突击队迎来的首次...
07-27号手就位,吊起大国重器!
2023年7月23日10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四象01星等4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号手就位,连接吊具!”火箭进场当天,测试厂房内行吊轰鸣,一道道嘹亮的哨声、口令声清脆响亮,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一、二级箭体进场卸车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吊装分队成员早已集结完毕,开始卸车前准备工作。 测试厂房的吊装分队是任务进场后第一批接触火箭的人,主要负责火箭、卫星的进场卸车、测试转轨、转载转场等工作,每一次任务成功的背后,都离不...
07-27竭忠尽智 测控报国——记中国电科10所深空测控团队
坐落在佳木斯大山深处的66米深空站,是我国第一个深空测控站,也是亚洲口径最大、接收灵敏度最高、连续波发射功率最强和作用距离最远的测控系统,已成为我国深空及探月工程中最强大的利器,填补了国内深空测控领域的空白。完成这一伟大...
为国开利甲,两弹裂长空——纪念程开甲诞辰105周年
程开甲诞辰105周年 2023年8月3日,是程开甲诞辰105周年纪念日。 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核司令”,在核武器研制和试验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中国唯一一位拥有国家六大荣誉(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
成都的故事里有一抹耀眼的“航天蓝”
2023年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成都盛大开幕,大运村以最好的面貌迎接全球数万名大运赛事参与者,获得全世界的瞩目。为了这场赛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七院航天建筑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 ...
焠剑高峰,砥砺前行——航天试验队的高原日记
2023年07月18日 晴 在海拔4600米,雪山边上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今天,伴着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清新的风,计量车试验队踏上了高原测试的征程。 踏上青藏公路,让所有队员都兴奋不已。出发的路上,曹...
传承军工文化 黄埔文冲面海而荣
随着为期一周的中国船舶集团2023年国企开放日活动进入最后一站,记者来到了位于广州长洲岛的黄埔文冲造船厂。南国七月,正值一年中最闷湿的时节,烈日骄阳下,总让人感觉有些喘不上气,溽热的天气让一众记者汗流浃背,而黄埔文冲厂区...
70年前那场战争中的“电科”身影
组建雷达第一营,连人带机器奔赴前线 1951年冬,一支特殊的部队抵达朝鲜。 此时,这支由南京雷达研究所(中国电科14所)技术人员及军队干部战士等组成的部队成立仅1年。 这是我军第一个雷达营,正式番号“中国人...
在自主创新赛道上奋力实现新跨越
近日,《在自主创新赛道上奋力实现新跨越》一文在共产党员网、人民网、学习强国、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国网等多家中央和国家级媒体平台集中转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文章讲述了航天三江项目攻关党员...
号手就位,吊起大国重器!
2023年7月23日10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四象01星等4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号手就位,连接吊具!”火箭进场当天,测试厂房内行吊轰鸣,一道道嘹亮的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