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航天往事丨大阅兵:从“小米加步枪”到大国重器
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共和国一起成长,风雨同行。70 年来,人民解放军装备从小米加步枪的 万国造,发展到能自主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 如今,当我们回首共和国历史上的14次天安门国庆大阅兵,每一个瞬间都堪称记忆经典。历次大阅兵在展示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胜利之师风采的同时,也见证了我国武器装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单一型号到系列化发展的历史变迁。 导弹首登国庆阅兵舞台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迸发出了勃勃生机,万象更新。1...
09-27“两弹一星”建功勋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我国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上空闪过一道强烈亮光,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巨大火球转为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当晚,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重视科学技术、果断决策的结果,更是凝聚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智慧和辛劳的结晶。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
09-25中国航空事业110周年:民族要复兴 航空必须强
冯如1号复原模型1 : 4 110年前的今天,就在冯如一号颤颤巍巍离开地面跃上天空的那一刻, 中国人只能靠想象去触摸天空的历史永远结束了,活塞发动机那低沉的轰鸣声更像是一个宣言:中国人自己的航空事业启程了。 那是1909年的9月21日,冯如这个中国人的名字在当天迅速传遍了奥克兰,此后的短短几天里,这个名字已经被整个加利福尼亚州乃至整个美国西海岸所知晓。中国人的第一次有动力飞行,比美国的莱特兄弟仅仅晚了6年,但是飞行距离几近800米, 以至于当地的媒体在报道这次飞行...
09-23戚发轫:把“先天不足”的神舟一号送上天
戚发轫,1933年4月出生,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7年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戚发轫被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1983年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院长,1992年担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他曾主持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第二代通信广播卫星等,并主持神舟号飞船总体方案设计。在解决卫星、飞船研制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他发挥了重要的指导...
09-23平凡之中 铸就不凡——“人民满意公务员”、国防科技工业局黄平
他,是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二司核履约处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平凡的如同一滴水、一粒沙;他,对工作尽职尽责,对国家忠诚担当,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他就是黄平,人民满意公务员, 推动核工业国际合作的安全使者。 黄平:工作很忙,但我们的成就感是别的工作给不了的。 同事们说黄平最大的爱好就是加班,其实,那是他对自己要求太高,无论多么艰巨的任务,黄平都要求自己做到吃透项目的每一个环节。 在2017年8月28日的夜晚,一辆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卡车在月光下缓缓驶入中国原子能研究院...
09-20孙家栋:一辈子与卫星打交道的航天“大总师”
他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获得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等称号的他,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又荣获共和国勋章。他,就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 中国航天大总师 孙家栋,这个名字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紧紧相依。 航天是一项非常...
09-19共和国航天往事丨红旗猎猎振军威
1984年,我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了新中国成立35周年盛大阅兵式。此次阅兵是我国1959年后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第一次阅兵式,也是改革开放后人民军队第一次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参阅人员和装备备受瞩目。 在众多参阅装备中,由导弹牵引车牵引的32枚防空导弹方队的首次亮相格外引人瞩目,这也是国产红旗二号防空导弹系统首次在阅兵中公开亮相。 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环境中艰难诞生的红旗一号红旗二号实现了中国防空导弹零的突破,并成功击落了美制U-2高空侦察机,捍卫了伟大祖国的神圣领空。...
09-18共和国航天往事丨蛟龙出水 雷震海天
一切从零开始 这是座看起来极不起眼的土坯房,名叫干打垒。屋里有个土炕,上边放着几盏灯。 很难相信,这是巨浪一号最初的研制基地。 在那段动荡岁月中,潜地导弹开始蹒跚起步。很多老专家靠边站,不能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几百个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其中还有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初次来到这无际的荒漠时,甚至有人流下了眼泪一个世界尖端科研项目的研究基地,居然连最基本的资料室和实验室都没有,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漫天风沙、干旱少水、满屋灰尘 时任七机部17所科技处处长的庞玉宽回忆:...
09-12共和国航天往事丨大阅兵:从“小米加步枪”到大国重器
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共和国一起成长,风雨同行。70 年来,人民解放军装备从小米加步枪的 万国造,发展到能自主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 如今,当我们回首共和国历史上的14次天安门国庆大阅兵,每...
“两弹一星”建功勋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我国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上空闪过一道强烈亮光,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巨大火球转为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当晚,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
中国航空事业110周年:民族要复兴 航空必须强
冯如1号复原模型1 : 4 110年前的今天,就在冯如一号颤颤巍巍离开地面跃上天空的那一刻, 中国人只能靠想象去触摸天空的历史永远结束了,活塞发动机那低沉的轰鸣声更像是一个宣言:中国人自己的航空事业启程了。 ...
戚发轫:把“先天不足”的神舟一号送上天
戚发轫,1933年4月出生,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7年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戚发轫被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
平凡之中 铸就不凡——“人民满意公务员”、国防科技工业局黄平
他,是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二司核履约处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平凡的如同一滴水、一粒沙;他,对工作尽职尽责,对国家忠诚担当,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他就是黄平,人民满意公务员, 推动核工业国际合作的安全使者。 黄平...
孙家栋:一辈子与卫星打交道的航天“大总师”
他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获得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优秀...
共和国航天往事丨红旗猎猎振军威
1984年,我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了新中国成立35周年盛大阅兵式。此次阅兵是我国1959年后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第一次阅兵式,也是改革开放后人民军队第一次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参阅人员和装备备受瞩目。 在众多参阅...
共和国航天往事丨蛟龙出水 雷震海天
一切从零开始 这是座看起来极不起眼的土坯房,名叫干打垒。屋里有个土炕,上边放着几盏灯。 很难相信,这是巨浪一号最初的研制基地。 在那段动荡岁月中,潜地导弹开始蹒跚起步。很多老专家靠边站,不能工作,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