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对甲午战争的另一种观察
即使用今天的标准衡量,中日甲午战争也可称得上是一场规模大、影响大的局部战争。在这场较量中,日本以小搏大却能完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达成了战术的速动,更实现了战略的速决。 日本的战争决策速度、力量动员速度、部队机动速度都远远快于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关键性的作战均是速战速决。1894年6月2日,日本做出入侵朝鲜、与清军开战的决定,3天后就成立了战时大本营。日军攻占平壤仅用两天时间,突破鸭绿江防线只用3天时间,著名的黄海海战持续5个多小时。从战略上看,作为一场改变两国命运的...
04-17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北洋海军腐朽说”误读甲午海战
甲午战后,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有清政府腐败无能说、李鸿章避战求和说、战略战术落后说、日本间谍猖獗说等。其中流传很广的是北洋海军腐朽不堪,军纪败坏,训练废弛,不堪一击,是导致甲午海战最终失败的直接原因。这种广为流传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它符合历史的实际吗?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甲午海战失败的根本原因,还原历史的真相。 腐朽说的三大依据 后人立论北洋海军军纪败坏主要有三大史料依据: 其一,1897年姚锡光编撰的《东方兵事纪略》。其海军篇说:丁...
04-16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晚清国防转型与近代海防格局的形成
19世纪中叶,在经历了两次大规模对外战争后,清王朝的国防体制已经走向崩溃。调整、重建国防成为清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清廷先后两次对国防基本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此推动晚清国防实现了转型,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亦因此而发展。 海防塞防并重战略破产 19世纪60年代中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出现暂时缓和的背景下,清廷开始关注国防重建问题。经同治一朝十余年的踯躅,1874年由日本侵略台湾引发的东南海上危机,再次警示晚清统治者重构国防体系的紧迫性。清廷始以集合重臣疆...
04-15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甲午谍报战让日本占尽先机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它不仅在经济上政治上使当时的清王朝进一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且它还从信心上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反思甲午战争,可以发现在惨烈战争场面的背后,隐藏着一批几乎无所不在的日本间谍,他们搜集的情报对战争的进程,甚至战争的结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战前全方位搜集中国情报 早在甲午战前,日本军部就不断向中国派遣大批特务间谍,组成庞大的间谍情报网,千方百计地搜集有关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山川、...
04-14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与北洋海军兴亡
近代中国,从国家全局理性地认识、统筹海防并付诸实践,李鸿章是始作俑者,他的海防战略思想深刻影响和引领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的发展。然而,纵观其海防战略的理论和北洋海军兴亡的实践,可谓得失参半,既有可贵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创建轮船水师,三洋布局,海口防御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历代统治者无不视海洋为天然长城,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重陆轻海的国防观念。直至鸦片战争败于西方的坚船利炮,方才将防卫视角移向海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发起了以自强为核心的洋务运...
04-11凝聚军工正能量
军工人践行核心价值观纪实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军工各集团企事业单位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作、生活和制度制定实施中,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道德支撑。 航天科工三院道德讲堂在道德春风中坚定航天信仰 1968 年的一天,一架飞机在北京机场上空准备降落时失控,坠毁,搜救人员在残骸中找到了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尸体,都已经烧焦。经过辨认...
04-11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不断提升打赢战争的战略能力
甲午战争的影响深远而又持久。从战略全局上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历史教训,从中得出有益的战略警示,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增长战略智慧、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提高警惕、捍卫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日本军国主义缺乏警惕 腐败专制的清朝政府对日本凶残扩张的侵略本性及灭亡中国的战争野心缺乏深刻认识,寄希望于列强的外交调停,战争爆发后指挥混乱、不敢主动出击消灭入侵之敌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日本企图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早在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
04-10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时代需要清晰完整的大战略
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中日两国历史命运、对东亚战略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站在新的甲午坐标上回望过去,是为了让历史的智慧之灯照亮未来,让我们对未来看得更远、更准,以便更好争取和平美好的明天。 构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战略 甲午战争的失败,首先是清王朝维护其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安全战略的失败。 19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大调整、大洗牌的时代。西方列强以工业文明为核心,依靠近代化的军事力量,掀起掠夺瓜分世界的狂潮。面对这样复杂的战略环境,如何维护并发展自身的利...
04-09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对甲午战争的另一种观察
即使用今天的标准衡量,中日甲午战争也可称得上是一场规模大、影响大的局部战争。在这场较量中,日本以小搏大却能完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达成了战术的速动,更实现了战略的速决。 日本的战争决策速度、力量动员速度、部队机动...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北洋海军腐朽说”误读甲午海战
甲午战后,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有清政府腐败无能说、李鸿章避战求和说、战略战术落后说、日本间谍猖獗说等。其中流传很广的是北洋海军腐朽不堪,军纪败坏,训练废弛,不堪一击,是导致甲午海战最终失败的直接原因...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晚清国防转型与近代海防格局的形成
19世纪中叶,在经历了两次大规模对外战争后,清王朝的国防体制已经走向崩溃。调整、重建国防成为清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清廷先后两次对国防基本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此推动晚清国防实现了转型,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亦因...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甲午谍报战让日本占尽先机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它不仅在经济上政治上使当时的清王朝进一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且它还从信心上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反思甲午战争,可以发现在惨烈战争场面的背后,...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与北洋海军兴亡
近代中国,从国家全局理性地认识、统筹海防并付诸实践,李鸿章是始作俑者,他的海防战略思想深刻影响和引领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的发展。然而,纵观其海防战略的理论和北洋海军兴亡的实践,可谓得失参半,既有可贵的经验,也有惨痛...
凝聚军工正能量
军工人践行核心价值观纪实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军工各集团企事业单位积极践行社会主...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不断提升打赢战争的战略能力
甲午战争的影响深远而又持久。从战略全局上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历史教训,从中得出有益的战略警示,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增长战略智慧、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提高警惕、捍卫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日本军国主义缺乏警惕 ...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时代需要清晰完整的大战略
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中日两国历史命运、对东亚战略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站在新的甲午坐标上回望过去,是为了让历史的智慧之灯照亮未来,让我们对未来看得更远、更准,以便更好争取和平美好的明天。 构建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