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航天科工保障嫦娥三号任务工艺师 当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见证由自己亲手研制的设备成功开启玉兔号月球车进行探月之旅的那一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职工们沉浸在无比自豪的喜悦之情中。这其中,有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他就是被同事们亲切称为“老白”的白俊炜。 说他平凡,他只不过是数十万航天儿女中的一员,说他不平凡,因为他是在嫦娥三号任务中,承担的压紧释放装置、车体连接解锁机构和抬升机构板簧三种零件的“骨干”工艺师。 “老白”其实一点都不老,90年代大学毕业,先后承担了多个型号设计、工艺工作。一路走来,他从一个基层默默无闻的工艺员,一步一步成长为工厂工艺技术战线的“大拿”。随着嫦娥三号的顺利登月,他的故事也犹如被抬升机构板簧弹起的月球车一样,展现在公众面前。 临危受命 同心攻关 在嫦娥三号任务中,航天科工负责压紧释放装置、车体连接解锁机构和抬升机构板簧三种零件的研制与生产,其中压紧释放装置用于着陆缓冲机构多功能辅助支柱的收拢压紧与展开释放。车体连接解锁机构用于巡视器和着陆器的连接和解锁。抬升机构板簧组件主要功能是,在巡视器解锁后实现巡视器的抬升,以便于巡视器离开着陆器。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航天科工立即成立了“嫦娥项目组”,组织工艺人员进行攻关。白俊炜临危受命,成为该项目的骨干工艺师。 一个个需要攻关、克服的难题,一个个未知、充满挑战的陷阱……受命之初,他已经意识到项目的难度,加班,攻关,在所难免。从此,他再也没有睡过懒觉。每天清晨6点,老白就来到工作室,打开电脑,开始修改工艺文件和图纸;晚上10点,老白又出现在机加、装配现场,与加夜班的工艺人员一起探讨和解决工作流程中的工艺技术问题。 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 在装配车间,同事与技术人员对老白的评价是:“胆大、心细、真钻”。在工艺操作流程中出现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时,便有人脱口而出:“找老白,靠谱!” 技术协调,工艺攻关、研究、检查,工艺技术指导,现场试验跟踪,老白的工作量多而繁,但每项工作都被他安排的有条不紊,抱怨的话从未听他说过。老白的脾气好,没从见过他大声喊过谁,有什么问题他都会跟你认真交流沟通,让你心服口服。然而一旦涉及到工艺技术方面的问题,老白的倔劲就来了,在工作中容不得失误。“差不多、凑合吧”这样的话语从来不会在他的嘴里说出来,行动上更是体现了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在技术探讨会上,老白与工艺师们经常讨论的面红耳赤,但经过了这样的“辩论”后,研发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 几年的时光中,老白和他的同事们,不断的试验、分析、总结,再试验、再分析、再总结。遇到困难的时候,老白心里虽然也着急,可他是急不形于色,还是乐观的去鼓励同事们,并带动大家查找资料、咨询专家、认真梳理试验过程、分析试验结果。在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刻,他在享受短暂的快乐的同时也冷静的提醒大家,不要盲目乐观,有问题立刻解决,认为没有问题的也必须复查,确保万无一失。正是这份执著,确保了嫦娥三号任务的顺利完成。 为人低调 不吃老本 老白是个低调的人,从不张扬个人成绩。他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工厂劳动模范、工厂优秀共产党员、院专业技术推动先进个人等各种荣誉证书都被锁到了书柜的最底层。 老白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需要更多努力,要往前看。” 但是他在培养年轻的技术人员方面却是高调的。他敢于将任务压到青年的肩膀上,提倡型号工艺技术和管理队伍要年轻化,同时他也要求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开展导师带徒,要手把手地教。在他的带领和带动下,一批青年技术人员在完成嫦娥三号任务的同时也成长起来了,成为工艺技术骨干。 看着自己倾注了多年心血的压紧释放装置、车体连接解锁机构和抬升机构板簧三种零件助月球车在月球上顺利展开探测任务,老白开心地说:“今天它们登月了,我会凭我的所学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再立新功,我也想到月球上走上一圈。”(孙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