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嫦娥三号专题  >  国外探月活动 > 正文
 

欧洲进军深空的“曙光”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19日
  欧洲空间局在2001年底就开始准备一项对太阳系进行无人和载人探索的空间计划,该计划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曙光计划。这项计划不仅要登陆月球,而且目标直指火星。

  为了向世界展示一个强大的欧洲,并且体现其作为世界力量的重要一极,欧盟各国无论在政治或是经济方面总是联合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在航天领域也不例外。此次提出这项重大的曙光计划,同样是凝聚欧洲力量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暂且不论欧洲人的出发点如何,不可否认的是,欧洲在空间探测领域实力雄厚,位居世界前列。欧洲拥有技术先进的阿里安—5运载火箭,性能良好的遥感和通信卫星,集多种高精尖技术于一身的深空探测器,在国际空间站上拥有自己独立研制的哥伦布舱,它们的火星快车探测器成功抵达火星轨道进行科学考察,惠更斯号更是历史性地在土星的第六颗卫星(土卫六)上着陆,发回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尽管欧洲也经历了一些失败和挫折,但秉承了祖先探索精神的欧洲人,对探索月球、火星和太阳系始终充满着热情。

  对于探月,欧洲人也有—段挥之不去的情绪。早在1994年,欧洲空间局就提出一项月球探测计划——欧月2000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研制、生产一个小型月球轨道器和着陆探测器,为以后的月球探测提供安全着陆所必需的地形地貌知识。着陆器的预定着陆点是位于南极地区被称为“永叵之光”的—座山峰附近。欧洲空间局将利用这一地区几乎能够受到太阳光永久照射的优点,开展各种月球探测活动。令人遗憾的是,欧月2000计划因为资金不足而被取消,但欧洲空间局并没有因止放弃探月的打算,之后他们决定研制智慧l号月球探测器。

  北京时间2003年9月28日,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传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阿里安-5火箭搭载着智慧1号发射升空。智慧1号因为拥有好几项第一而令欧洲人感到自豪:它不仅是欧洲第一枚月球探测器,标志着欧洲探月行动的正式开始,也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进行的第一次探月活动。更具意义的是,它第一次采用了包括太阳能电火箭在内的一些正在发展的新技术进行飞行和探测。经过长达14个月的飞行,智慧1号于2004年11月接近月球,2005年3月进入预定的月球轨道。智慧1号在环月轨道上飞行1年左右时间,利用携带的多光谱微型相机、月表红外探测器、X射线成像仪等先进仪器,收集月球地质、地貌、矿物等数据,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来研究许多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例如月球的形成、月球的矿物成分,以及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和水的资源量等。这些数据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认识地月系统以及类地行星,也将为人类在月球上长期停留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2006年6月,在智慧1号的推进剂即将耗尽之前,地面控制中心的技术人员开始对它进行一系列操作,使智慧1号进行了多次飞行轨道调整。格林尼治时间2006年9月3日5时42分22秒,智慧1号在生命终结前,执行了最后一项任务。以将近2千米/秒的速度和一定的倾斜角度,勇敢地撞向科学家事先选定的月球优湖地区。在月球表面“弹跳”几次之后,智慧1号完成了生命的最后闪光。这一撞击产生了大量抛射物,激起10多千米厚的“尘埃”。科学家在地面采用各种仪器对抛射物中铁、铝等元素开展分析,分析结果将为研究月球的起源提供科学依据。

  2004年2月,在美国宣布太空探索新构想不到一个月,欧洲就公布了曙光计划。实际上,欧洲早在2001年就已着手进行这项计划的准备。根据欧洲的设想,这项计划分5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为期5年,第一阶段从2005年开始。整个计划的内容包括:研究航天器重返大气层的技术与装置,进行载人航天试验,火星自动采样返回,载人登陆月球,通过载人登月验证外空生命保障与居住技术,通过机器人登陆火星验证载人火星登陆任务,最后实现载人登陆火星。

  曙光计划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欧洲人清楚地知道,要实现曙光计划的最终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单就2024年实现登月目标而言,他们必须掌握复杂的载人航天技术,还要对月球进行详细的勘察,选择理想的登陆地点等,这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和目标都非常具有挑战性。

  除欧洲空间局实施的探月计划外,2007年初,英国和德国一反长期通过欧洲空间局开展深空探测活动的传统,相继宣布将单独实施月球探测计划。英、德抛开欧洲空间局独立实施月球探测计划,在欧洲科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英国提出的月球探测计划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前后两个项目分别被命名为“月光”和“月耙”。如果月光项目能够顺利实施,英国将在2010年向月球发射首颗本国研制的月球探测器。月光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发射环绕月球飞行的轨道器,并从轨道器上向月球不同地区发射4枚质量约13千克的穿透器。这些穿透器可以深入月表以下2米,携带的传感器能够“聆听”月震活动,测量月表温度变化,考察月表2米深度范围内的地质活动和地表构成。其中,一枚穿透器将射向月球南极或北极,并利用传感器寻找水和其他矿物质;另一枚射向赤道区域,其他两枚射向月球背面。这一项目将有助于科学家研究月球内部构造,探索月球的起源与演化,寻找月球上的水资源。月光项目一旦取得成功,英国将实施月球探测计划第二阶段的月杷项目,即向月球发射着陆探测器,对月壤和月岩进行详细考察,并继续寻找水资源,为建立月球基地作准备。事实上,英国在航天技术领域拥有相当先进的技术,欧洲火星快车计划中的猎兔犬2号火星着陆器,就是英国独立研制的。这次英国希望通过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2007年8月,德国在波茨坦召开的欧洲行星科学大会上宣布,2012年,德国将发射独立研制的月球探测轨道器(LEO)。这一项目包括两个以编队方式飞行,能同时对月面进行测量的探测器,可使科学家得到高分辨率的月面物体立体影像,在多光谱谱段上生成全月面的高分辨率立体地图。两个探测器一大一小,质量分别为500千克和150千克,其中较大的探测器携带的微波雷达,还可以获得月面深处的信息。德国宣布的这项探测任务将持续4年,因而它们的探测器有可能观测到小天体撞击月球事件,找到新的撞击坑。不过,这项计划还在等待审批之中。如果2008年能获准实施,德国将在2013年前后,将首枚月球探测器送往月球,在该项目成功之后,德国还打算向月球发射称为蒙娜丽莎的月球着陆探测器。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国防科工局 承办单位: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