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中的北斗导航到上亿公里外的天问一号……“十三五”航天成就,我们共同见证
来源: 央视网     时间:2020-11-12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十三五”期间,围绕技术创新和实践创造,中国航天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


  日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展测试。这一次,它要运送的是总重量超过8吨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



全力备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运载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余梦伦介绍,有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开展探月以及探火等深空探测、行星探测就具备了基础条件。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十三五”期间,我国航天舞台好戏不断。2016年,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中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2019年,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具备海上发射能力的国家;今年起,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迎来了高密度发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首次火星探测发射任务,大火箭的运载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长征十一号火箭海上发射


  “十三五”以来,我国实施140余次宇航发射,2018年、2019年发射次数位居世界首位,我国进入和利用空间的能力大幅提升。


  五年来,不断攀升的航天发射能力,让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迈得更远。


  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完成人类航天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巡视器“玉兔二号”


  今年7月,天问探火,中国迈出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截至10月28日,天问一号探测器距离地球约4400万千米,飞行路程约2.56亿千米。



“天问一号”探测器深空“自拍”


  嫦娥五号正准备中国首次月表采样返回,完成中国探月“绕、落、回”三步走目标。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师查学雷介绍,突破、掌握好月球自动采样返回技术,为迈向火星等更远的目标奠定了技术基础。



嫦娥五号探测器示意图


  这五年,一系列的重大突破让中国航天技术达到更先进的水平。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相继发射成功,为中国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未来空间站示意图


  五年来,中国航天的脚步越走越远,和百姓的生活越走越近。


  目前,我国在轨卫星370多颗,从卫星导航到移动通信,从环境监测到抢险救灾,航天服务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年7月,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目前,采用北斗芯片的终端产品已超过7亿台套,北斗产品已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示意图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师、卫星首席总师谢军介绍,北斗工程彰显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五年间,从太空驻留到火星探测,从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到北斗技术全球共享,自主创新成为中国航天的闪耀名片。

主办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邮编:100048
承办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 信息报送邮箱:webmaster@sastind.gov.cn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7804号